《心理健康教学叙事》
七年级的心理健康教育课在结束了入学适应指导之后就进入了人际交往课题。初中生步入青春期的心理特征变化导致了他们的同伴关系、亲子关系、师生关系都发生了很多变化。我今天的故事就发生在一堂师生关系探索课上。
上课铃响步入教室,七(6)班的孩子们像往常一样,已经按小组围坐在座位上,正常起立问好之后我们没有进行游戏,而是用另一种方式进行了暖场。因为参加培训学习,上周的心理课我请假没有正常上,所以孩子们一坐下就忍不住七嘴八舌跟我打起了招呼。有的问我去哪儿干什么了,有的说想死我了,有的问我有没有想他们,于是我临时改变了主意,顺势让孩子们用表达释放情绪来进行破冰活动。一番热情的互动之后,我示意孩子们安静下来,进入我们今天的课题。
“孩子们,在你们从小到大的学校生活中,除了同学之外,关系最密切的人是谁呢?”这个问题让孩子们清楚意识到师生关系的重要性,自然而然导入了今天的课题。接下来的案例分析开始了课堂的重头戏。案例是这样的:在数学课上老师正在进行板书,邻座同学给小王同学传纸条,小王同学递回去并小声劝告他不要这样的时候,老师回过头看到这一幕,立刻批评小王,小王辩解又被老师更严厉地批评制止。接下来小王因为委屈对数学老师有了意见不爱学数学了,数学老师因为觉得小王顶撞和对立也对小王冷落起来。孩子们最喜欢听案例故事,这些故事其实就是他们每天生活中发生的事情,很容易引起他们的共鸣。接下来照例是分组讨论时间,给出的议题是:你觉得整个事件中都有谁的做法是不妥当的?
孩子们低声有序地热烈讨论,有的小组用纸笔在记录要点,我注意到,虽然我在课堂上倡导过这一点,还是有两个男生小组没有采取这个方法,我打算在接下来的分享环节,继续用有记录的小组的分享表现去感染他们。到了分享环节,各个小组逐一派代表发言。孩子们的认识焦点围绕在五个方面。由强到弱依次是:老师不应该冤枉小王同学;小王同学不应该顶撞数学老师;小王同学不应该递回纸条和说话;数学老师不应该冷落小王同学不管他的学习;小王同学不应该不好好学数学了。接下来我把这五个问题列在了黑板上,开始第二轮师生互动讨论:,你认为适当的做法是什么?
我指名了一个女生(性格沉稳成绩良好),问她如果你是数学老师,在你回过头来看到这一幕你会怎么做?她沉思几秒回答说,我可能也会像这个老师一样直接言语批评他。然后我就询问全班同学有没有不同意见,不少同学举手,意见分为两种:一是数学老师不应该批评小王同学,应该不理会(意见来自一些思想较为简单的男生)。另一意见是老师应该目光制止他,不用言语批评。第一种观念被我迅速澄清了,孩子们很快在我的讲述下明白了教师作为课堂教学活动的管理者,必须维护课堂纪律,这样才能顺利进行教学,这才是对学生公平和有利的。第二种观念,我邀请了几位主张用目光示意进行纪律管理的同学们上台来进行体验,孩子们一个个在讲台上各式各样怒目圆睁,逗得大家哈哈大笑。我趁机询问大家的感受,孩子们回答说,作用不大、威力太小、还不容易和台下同学对上目光。由此我顺势提出一个问题,你们觉得课堂上违反纪律的现象是不是有轻有重?回答是的。那么你们觉得老师的处理方式是不是也有轻有重?回答说当然。那么我们能不能设想一下,当时老师为什么会如此严厉地批评小王同学?同学们纷纷回答说也许老师正在讲一个非常重要的知识点,也许老师之前多次强调过上课不准交头接耳,个别同学说也许老师那一天心情不好,还有一个同学说,老师本来想瞪他一眼提醒他,可是他扭着头收不到只好批评他(可爱)。于是大家接受了老师进行言语批评的办法,但是一致认为老师应该在课下单独找小王同学了解情况,这是对学生的尊重。在这个环节同学们积极进行了换位思考,充分体会了老师的感受,对老师的行为有了一定的理解,对师生矛盾和冲突学会了恰当归因,效果非常好。接下来就到了第二个问题:小王不应该顶撞数学老师。我首先阐述了我的观点,我认为当时小王说明情况不算顶撞老师。有个别孩子立即提出来说某某老师就规定,老师批评的时候不允许回嘴,否则就会更严厉处罚。这里面折射出的问题既有孩子对合理解释和冲撞老师认知不清楚的问题,又有个别老师管理办法简单粗暴的影子。接下来我们进行讨论很快得出结论:课堂上时间有限,不应该用来解决这个事情,大家一致同意小王同学停止辩解,课下主动去找老师解释澄清。接下来的第三个问题是同学们关注度较低的。据我观察,七年级的孩子自制力还较弱,在课堂上很难做到有同学干扰的时候,能够定力十足不做回应。于是,我抛出了这样一个问题:整件事老师发火,小王受委屈,后来老师冷落小王,小王放弃学习数学这些后果,源头在哪里?在哪个环节可以避免一连串的不良后果?孩子们回答说如果小王不理那个传纸条的同学就没事了。我赞许说非常棒,可是再想一想,有没有更源头的解决办法。这时候同学们就明白过来,如果邻座同学不违反纪律递纸条给小王,就没有接下来的各种冲突了。于是我重点引导同学们认识到,和老师之间对立情绪产生的根源绝大部分都是由于自己的一次违反纪律行为引起的。如果自己能做到自律,和老师之间的冲突就会消失了。接下来在最后两个问题上,我和孩子们的看法都非常一致,大家都认为老师不应该冷落小王,小王也不应该放弃学习数学,有个别同学甚至提到了要更努力学好数学证明自己给老师看(这当中还是有一定的负面情绪在,但是被学生转化出了积极意味)。于是课堂讨论分享环节顺利进行完毕,这时,我告诉同学们,为了促进师生关系,增进师生情感,我要给他们提供一个小帮助,每个小组提出一个他们最想了解老师的问题,我来邀请班主任老师回答。课堂一下子就沸腾了,他们的班主任是一位非常年轻的女教师,和他们也刚刚相处一个多月的时间,据我观察,这位外形出众的女教师工作能力极强,很受孩子们喜爱,所以我特意设置了这个师生互动环节。孩子们的问题如下:1、老师的兴趣爱好?2、老师谈谈自己的性格。3、老师喜欢玩儿什么游戏?4、老师喜欢什么样的学生?5、老师喜欢的食物有哪些?6、老师说说自己的穿衣风格。7、老师有没有嫌弃过我们?8、老师喜欢什么运动?9、老师的QQnumber(班主任是英语老师,孩子这个问题也用了英语,非常可爱)10、老师的生日。我浏览了一遍孩子们的问题,觉得都挺好。此时班主任左雯雯老师也按照约定来到了教室里,孩子们自发鼓起了掌。掌声中左老师走上讲台,先表达了自己的紧张和荣幸,这一下子就和孩子拉近了距离,非常棒!接下来左老师的回答也让我受益匪浅。1、业余兴趣爱好是看美剧和做手工、弹吉他。2、自己性格开朗,喜形于色怒不隐藏,所以有时候发火比较冲,想必孩子们都已经发现了(偷笑)3、老师现在很少玩游戏了,因为觉得事情很多没有时间,以前玩游戏喜欢和同学朋友在一起玩桌游,放松心情也联络感情。4、这个问题非常好,也是我学生时代问过我的老师的问题,问这个问题,表明你很想成为老师眼中的佼佼者。我喜欢勤奋的学生,任何一个孩子,无论你成绩好坏性格各异,只要你勤奋努力,我都非常喜欢,勤奋是老师想给你们培养的品质,希望这个好品质能一生陪伴你们。5、老师很爱吃,很少有不喜欢的食物,比如香蕉、汉堡包,非常爱吃零食(偷笑)6、这个问题非常棒,问老师这个问题,说明你们也开始关注自己的形象了。老师的着装风格有个原则就是适宜自己原则。穿我这个年龄该穿的衣服,穿我的体态适合的衣服,我很瘦,所以喜欢穿比较“仙儿“的衣服(偷笑)。我现在追求美,但是像你们一样大的时候,我没有太多这方面的意识,穿的是姐姐的旧衣服,发型也很丑,现在想来,我在该刻苦学习的年龄没有过多关注自己的外形是一件好事情,你们也一样,你们现在的外形不会决定你们成年以后的外形,相信你们以后也会像老师一样美美哒。7、同学们问到这个问题刚刚好,我正想给大家读一读我今天发的朋友圈。今天上午左老师的朋友圈刚刚发了一条关于有学生问她升入八年级换不换班主任的话题引发的师生情感的抒情小文,表达了她对七(6)班孩子们的喜爱之情,结尾是“感恩遇见”。当她读完这段朋友圈,我注意到有几个女生泪水夺眶而出。8、运动中老师擅长舞蹈,准备元旦联欢时给大家露一手(孩子们雀跃不止)。9、左老师巧妙地用英文讲出自己的QQ号码,孩子们都用笔记了下来,我注意到一部分听力欠佳的孩子有点不好意思。10、左老师一讲完自己的生日,就有女生说自己是相邻的几号几号。这时候,左老师就说希望生日的时候同学们不要拿爸爸妈妈的钱买礼物,而是用自己的实际行动给老师送礼物,马上就有同学回应说要献给老师一首英文诗(可爱)。下课铃在最后一个问题过程中已经响了,老师和同学们都意犹未尽,孩子们在高昂情绪中依依不舍地结束了这一节课。
这节常规课相比去年我做了不少调整,减去了很多旁支末节使得脉络更加清晰,完成度也更高了。今年我把教学重点放在了换位体验、换位思考、增进理解、恰当归因几个环节,使得教学效果更加显著。还有去年是集中一个问题了解班主任老师有哪些烦恼,今年是十个由同学们自己征集的问题,增强了老师的自我开放度,使得学生更加感受到老师的内心世界,这种了解有助于增进师生感情。师生关系有冲突的时候,良好的师生情感是一个很好的缓冲剂和安慰剂,有助于更好地解决问题。同时,融洽的师生关系有利于学生的心理健康和学业发展,在孩子日后的人际交往能力发展中奠定良好的基础。老师们,以上就是我的一节心理健康教育课故事,如果你感兴趣,欢迎你走进我们的心理健康教育课堂,让我们一起为孩子的心理发展交流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