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课堂上,如何适度引导参与意愿低的同学呢?
张冰发起了话题2019-09-17
33
回复
95
浏览

心理课堂上,总有一些同学,因为表达不自信,性格内向等原因,课堂参与度比较低,上周玉沛老师提到这个问题,我们是不是应该在引导过程中把握适当的度呢?这引起了我的思考,也想请大家讨论讨论这个话题。

所有回复
  • 吴攀攀 2019-09-17

    希望心理课堂能够给学生传达这样一个理念:每个孩子都是不同的,生而不同,但都一样平等值得被认真对待!都可以在不同方面发挥自己的优势,而不是只有学业成绩这一条标准

    还有-2条回复,点击查看
    你还没有登录,请先登录注册
  • 李星 2019-09-17

    课堂上,老师是经过了认真备课,同学们感受到老师的真诚。有些同学即便不发言,也有自己独立的思考和快乐的状态,在心理课堂上感到很舒服,这也是参与课堂的体现吧!

    还有-4条回复,点击查看
    你还没有登录,请先登录注册
  • 冯丽娜 2019-09-17

    默默地陪伴关注关爱,功夫在诗外!

    还有-5条回复,点击查看
    你还没有登录,请先登录注册
  • 卢会玲 2019-09-17

    首先要了解这部分参与意愿低的学生是属于哪一类,分类,分人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

    1。此时情绪不高,了解什么事影响到他,进行疏导。

    2.性格内向,参与到熟悉他的小组,激励他在安全的环境里面积极参与。

    3.最近不愿意参与,找到影响其心理的症结。筛选出有需要心理疏导的学生,进行个别指导。

    • 郭会 2019-09-17

      非常赞同,因材施教,发现问题、探索问题的缘由,才能真正的解决问题

      (0) 回复
    还有-4条回复,点击查看
    你还没有登录,请先登录注册
  • 郭会 2019-09-17

    如果是仅仅因为不自信不敢参与回答问题的话,就有针对性的询问TA一个相对很容易回答的问题,只要TA张开口回答了第一个问题,又获得了适度的认可与鼓励,我相信慢慢的这些孩子都会逐渐的融入课堂。关键的第一步就是靠老师的引导和同学们的宽容理解,这也是我们心理课堂最核心的氛围与宗旨吧!

    还有-5条回复,点击查看
    你还没有登录,请先登录注册
  • caojixia 2019-11-13

    改变分组和提问的方式。分组的时候,让意愿高的孩子和意愿的孩子分组。

    提问的时候,多提问这样意愿低的孩子。

    利用课下时间多关注这些孩子,多和这些孩子交流和沟通。

    还有-5条回复,点击查看
    你还没有登录,请先登录注册
  • 曹磊 2019-11-13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吧,老师可以把问题难易度分类一下,成绩优秀的,课堂活跃的回答难度大的问题,低参与度的回答简单的问题,并及时予以鼓励,让他们从参与中获得成就感,逐步养成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习惯。

    还有-5条回复,点击查看
    你还没有登录,请先登录注册
  • 栗兴华 2019-11-13

     

    多鼓励学生 da错了也不要责怪 要正向激励
    还有-5条回复,点击查看
    你还没有登录,请先登录注册
发表回复
你还没有登录,请先 登录或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