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们,在心理健康宣传与普及方面,你都做过哪些探索与尝试?开展的方法与途径是什么?效果如何?
在心理健康宣传与普及方面,我利用主题班队会,黑板报,利用学校的宣传版面进行学习、宣传与普及;利用家长学校课,家长会,微信以及校信通向家长宣传普及。现在学生,家长有心理健康的理念,以及平时经常关注孩子们的心理健康。如有问题及时与老师交流、沟通、解决。
我们学校也是利用展板、广播站、升旗仪式、心理社团等进行宣传和普及,但每年的5.25心理活动周也是我们学校非常重要的宣传平台,不仅可以让学生通过展板等了解知识,还可以亲自体验,感受心理活动带来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1.在学校工作群里转发一些关于心理健康知识的链接
2.响应心理中心的号召,开展心理健康活动月。如心理漫画大赛、心理小论文比赛、教师叙事等
3.开展校园心理剧、微电影比赛,争取班主任的配合,充分带动学生及家长的积极性
4.开展心理健康问卷普查工作,做发展性的预防工作
5.开展心灵之家社团活动
6.通过校讯通的形式,向全体教师发送关于教育心理学的知识
1、经常在学校工作群和家校合作群发送有关心理健康教育的文章和心理学方面的知识,带动同事和家长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
2、开展心理健康水平普查工作,在校内扩大学科影响力,加大对班主任工作的协助和指导。
3、持续做女生青春期心理健康讲座,有针对性地宣传青春期女生心理知识。
作为一名从教近30年的中职德育教师,自2011年7月考取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职业资格证书以来,积极参加许昌市文明城市创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和心理健康教育与辅导等工作,在心理健康宣传与普及等方面不断探索与尝试,通过QQ、微博、微信、爱心热线(15837435067)等开展宣传普及活动,曾组织开展了“5.25心理健康活动周”、“心理健康活动月”等心理教育服务活动,参加全国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先进经验交流会,参加许昌市志愿者心理咨询辅导服务和 “科技、教育、卫生三下乡”志愿服务活动以及许昌市乡村学校少年宫志愿服务活动,主持参加2项省级心理健康教育课题和2项省级重点课题,邀请北师大郑日昌教授和郑大刘慧瀛教授来许昌培训辅导心理教师和班主任,在许昌市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辅导中心组织开展各项工作,曾获得许昌市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先进个人等荣誉。
组织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与途径:
1、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的宣传和动员工作,让广大师生达成共识,成为日常工作中的自觉行动。
2、心理健康教育应渗透到学校教育中的方方面面,在学科教学、班主任工作、班会活动中,都应注重对学生健康心理的引导和培养,充分实现“全面渗透、全程开展、全员参与”心理健康教育的根本途径。
3、充分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的作用。各科教学要有意识地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知识,让学生学会学习,热爱学习,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
4、大力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
5、科学开展咨询和辅导,提高教育的针对性。对个别存在心理问题或出现心理障碍的学生要及时进行耐心、科学的心理辅导,帮助学生解除心理障碍。同时,学校要根据一个时期学生普遍存在的心理问题或倾向,开展团体心理辅导。建设和完善心理辅导室,心理辅导老师能利用心理信箱、心理热线、心理辅导室,定期开展心理辅导,有完整的心理辅导记录。
6、努力建立学校与社会、家庭密切沟通的渠道。
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措施 :
1、深入开好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提高课堂心理教育效果。
2、在学生和教师中发动心理健康志愿者,共同关注学生心理健康问题。
3、充分发挥心理咨询室作用,做好学生的个别心理咨询辅导工作以下几点:
(1) 发挥舆论导向的作用,让学生认识到心理咨询是教师对学生的真情关怀。
(2)扩大咨询范围,将问题具体化,一般化。让学生感到心理咨询室是帮助学生解决问题的地方,减轻学生的心理负担。
(3)充分发挥心理健康志愿者的作用,将有问题或困难的伙伴引领到咨询室,提高咨询室的使用率。
(4)利用学生室内活动较少的午休时间和课外活动时间开放。
(5)咨询教师要做好辅导记录,并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做好与家长、老师、同学等的沟通,使之最大限度地发挥其功效。
(6)发挥心理信箱的作用,随时解决学生生活中的困惑和问题。
4、加强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心育意识。
(1)利用学习培训时间,定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校本培训。
(2)鼓励教师参加各组织的相关培训,大力支持领导干部及教师参加各级各类、各种样式的心理健康培训,并做好学习的传帮带作用。
5、进一步完善学生心理健康档案,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性。
在原基础上,档案由班主任老师负责填写,定期更新。如发现严重问题及时与学校领导和心理咨询辅导教师联系。
6、针对学生家长进行家庭心理健康辅导。
7、营造良好的校园心理氛围,是拓展学校心理健康范围的重要途径。
第一、通过微信群、校广播、校园电视、宣传栏、黑板报等做好心理健康教育的宣传工作,传播心理健康知识,加深学生对心理健康的了解。
第二、通过教师健康向上的心理品质营造良好的群体氛围,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使学生在和谐向上的校园文化中,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中陶冶心理品质。
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多方努力的共同结果,我们将在工作中不断探索,力争做到课内课外相结合,普遍性与个别性相结合,学校和家庭相结合,共同提升师生心理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