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们,在心理健康宣传与普及方面,你都做过哪些探索与尝试?开展的方法与途径是什么?效果如何?
利用学校宣传条件进行多种方式的心理保健知识的宣传,如专题讲座、广播、墙报、黑板报等。我个人常用方式1.把心理健康教育和班会教育的内容结合起来,既有利于有针对性地解决学生迫切需要解决的心理问题,又有利于培养健康向上的班风。2.对家庭教育进行心理保健知识的指导,帮助家长有效地教育和指导子女。遇见有需求的有教育困惑的家长私下沟通,进行指导与建议。
1、从事班主任工作时,针对自己班级的学生经常开展心理班会
2、从事历史教师工作的时候,也会在课堂中不自觉的渗透心理学的知识
3、作为学校兼职心理辅导教师,学校会不定期的组织学生、家长参加心理讲座
4、作为学生的好朋友,个别学生会主动约我进行小团体的沙盘辅导
过去——
结合自己的工作内容和现有资源,三年来主要以家长为服务群体组织开展不同形式的家长课程,宣传和普及心理健康知识,提升家长对孩子身心健康的关注。
开展方式:以心理中心“幸福家庭驿站”志愿服务项目为载体,和学校年级主任或班主任对接,了解家长需求,从需求出发,用家庭教育和心理学的专业知识解决家长困惑的问题,为他们科学养育孩子提供专业支持。
课程形式:讲座、沙龙、亲子课程
讲师资源:借助心理中心孔主任的专业指导,邀请学校优秀教师
课程内容:幼儿园“身心发展规律”、小学一年级“入学适应”;中学生“走过青春期”、高中“陪伴孩子顺利走过高考”
课程效果:课程效果没有办法用具体的指标进行量化,但是随着课程的开展,越来越多家长开始关注孩子的心灵健康,一对一心理辅导的案例不再只是“厌学”,逐步增加了人际交往、习惯、性格等方面的问题。
本人进行的探索与尝试:1.跟孩子幼儿园和本人所在学校对接,为家长提供心理健康课程服务。幼儿园开展的课程有以“了解孩子身心发展规律,科学养育”为主题,和家长分享如何爱、如何放手、如何为孩子树立规则,有以“家庭环境影响孩子成长”为主题,和家长分享家庭氛围、夫妻关系、父母个人成长方面的内容。2.跟小学一年级年级主任对接,为有需求的家长开设订单式服务,如学习习惯养成,学习动力激发、梦想教育等。
经过实践与尝试,逐步探索出适合小学和幼儿园开设的家长课程,助力家长为孩子提供充足的心理营养。
当下——
1.结合许昌市“家校携手育英才”项目启动计划推进的大形势,将自己的探索成果分享给老师,推动老师将心理健康教育理念分享给更多的家长,让受益面逐步扩大。目前具备的资源有本人参与的省级课题项目设置中就有教师课程这一部分,本人承担了所有的教师课程设计及授课;和身边教育同行的学习研讨,以经验分享的方式将自己的现有经验输出。
2.立足本职工作,做好青少年心理辅导。开始进行青少年生涯教育的学习,希望通过学习,将生涯教育与心理辅导相融合,支持到更多的青少年走出迷茫,追逐梦想。这个过程可能比较漫长,受众面也不广。但是孔主任说过,我们在工作中要避免功利心,抱有“这条小鱼在乎”的信念,做好自己份内的每一份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