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我们大家就如何提升学生的学习力进行了激烈的讨论与探讨,今天我们就这个话题进行更深入的研究。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作为老师,我们要指导家长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尽早发现并培养孩子的智能优势,适当合理规划孩子的学业生涯,让孩子能愿学、会学、乐学,开心顺利地度过学生时代!
关于提升学生原动力,我从以下三方面谈谈我的做法:
一、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习求知欲。
在教育过程中,创设问题情境,提出一定难度的问题。使学生既感到熟悉,又感到不能单纯的利用自己已有的知识去解决。就是又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求知欲。
比如在教《冬阳童年和骆驼队》时,我问:“看到这样的题目与我们平时学过的课文题目有何不同?那你猜猜看哪个词作者主要想描写的内容?那我们读文章看是不是这样的。”从文入手,激发了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接下来让学生再读课文,把自己认为最好玩,最有趣,最有意思的部分多读几遍,并且在学习小组中读给同学听。熟悉课文内容之后,让学生深入交流,围绕骆驼队作者写了那几个部分?分别是那几个自然段?这样学习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激发了探索愿望。
首先我们可能需要明确一下学习力是什么呢?是学习教材知识、应付考试的能力?还是更加广义的学习任何东西,包括人际交往、网游、孩子感兴趣的手工、乐高、军事等等各种知识的能力呢?如果是广义的学习力,可能我们只需要给孩子一个更为宽松的环境、提供孩子要求的必要的帮助、给予一定必要的规则限制,能力就是孩子心里的种子,在合适的环境下会自然生发出来。
而如果是狭义学习教材知识、应付考试的能力,我认为要想提升这样的能力,除了学生自己以外,家长和老师也是不可忽略的影响因素。当孩子从学习中发现了乐趣,找到了自我,学习力就会如同“游戏力”一样一发不可收拾,乐趣从何而来呢?
首先家庭方面,和谐的家庭氛围和积极向上热爱学习的父母会成为孩子的榜样,如果夫妻关系或亲子关系紧张,潜意识层面孩子的生存环境处在威胁状态,孩子必然会将能量首先投入到关系的修复或者对抗上,没有多余的精力去关照自己的学习,所以作为家长可以做的第一点就是营造一个良好的家庭氛围。其次是要做热爱学习的父母,培养有学习氛围的家庭,放下手机,关掉电视,安心投入地去做自己喜欢的某种学习,这时候家长本身所散发出来的学习魅力会影响到孩子,让孩子觉得学习原来也可以是一件很有趣很吸引人的事情,也会渐渐坐下来安心投入地学习——父母是什么样的人比用什么方式教育孩子更重要。
其次是我们老师和学校层面,其实已经做得相当好了,老师们有渊博的知识,学校会提供各种各样丰富多彩的活动来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在活动中、竞赛中让孩子发现自己的创造力和学习力。我们可以更多的将课堂知识与孩子们所熟知的生活联系起来,当知识与生活发生关系,知识就变成了有趣的知识,学习就变成了有意义的学习,孩子们学习的动力可能就更加丰富起来,比如为了满足自己的好奇心而去主动探究,比如掌握了某些知识可以在同龄人甚至成年人中炫耀,甚至单纯的解决了某些学科难题本身都会带给孩子巨大的成就感和幸福感。还有就是建立与孩子之间良好的关系,给他们营造和谐、包容、尊重、欣赏的心理环境,不唯成绩是论,看到孩子身上的闪光点,真正地欣赏和鼓励,当孩子发现“原来老师是真的爱我和关心我”的时候,“皮格马利翁”效应就出现了,他们会为了欣赏自己的老师去逐渐变成老师欣赏的样子,也会非常努力的学习,在学习中逐渐发现学习的乐趣,爱上学习。
请第二组组长尽快将研修活动以简报形式尽快整理。
简报分为四部分:
1.小组成员及介绍;
2.研修过程性资料,从话题产生、讨论,到小组研修。
3.小组成员对主题的深度教研,要求每人呈现对话题的理解、实践、探讨性的资料。如教学感悟,教育案例分享、教案、课例、班会等等。
4.工作室其他成员优秀的教学感悟与反思等。
5.本组成员这一学期对此话题的实践性资料(这一块儿期末统一汇总)
期末各组研修的简报我们要分别汇编成册。
大家会看到,研修就像做一个课题或项目,只不过是在网上而已。我们期待,明年能从其中推荐申报省市级课题。有时我们会忙碌而过于匆匆,会懈怠、会忽略生活中工作中的很多东西,网上研修逼迫我们负重前行,记录下美好和感动,记录下一瞬间的灵感,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所以,各组组长,要提前和本组成员沟通,确定主题,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