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教育工作中,学生稍有不顺心的事,喝酒消愁、用利器划破皮肤等漠视生命的现象时有发生,今天我们小组引领大家讨论的话题就是关于生命教育的内容,那么你认为对学生开展生命教育的意义在哪里呢?(为什么要开展生命教育?)
人类和其他生物一样,要生存,要繁衍,更要发展。要生存就要解决衣食住行,要繁衍就要生儿育女;要发展就离不开教育。学习教育可以把前辈的经验传授给下一代。这三者密不可分,我们只有不断的发展、创新,才能获取更好的生存、繁衍的条件。人类发展的历史就是人类通过教育,不断学习,不断创新,不断超越自我的历史。所以,教育的本质就是生命教育。
追求身心的健全发展
虽然东西方的教育理念不同,但其道理是一样的。无论是西方的苏格拉底、柏拉图,还是东方的孔子、孟子,都追求人的身心的健全发展。
生活即教育
20世纪以来,美国进步主义教育家杜威主张“儿童中心主义”,提出“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再一次引起对儿童生命发展教育的关注。陶行知先生从他的老师杜威那里得到启发,在中国创建“生活教育”,并且把老师的教育理念反转过来,提出“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他们两者的理念是一致的,就是关注儿童的生命发展,不过在方法途径上不同。
面对现状,我们身为教育工作者,更是把敬畏生命,爱护生命作为我们教育的主题。
生命教育之我见
一、学校是学生接受全面教育的场所,学校对青少年正确生命观的形成负有重大责任。但是,当今在功利主义和实用主义思想的影响之下,学校教育严重地被异化,人类早期的关于人文主义价值的理念,即人对生命、希望、自由、公正、平等、爱和美等的追求已被应试教育的功利性的目的所取代,教育过程中缺少对人的尊重,缺少对人的生命情感的培养和生命意义的追寻。因此,学校应把生命教育放在整个教育体系中来加以认识,加以思考,从而构建起一种新的进行生命教育的模式。学校不仅在整个教育过程中(包括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要融人生命教育的内容,要设法开展多种多样的生命教育活动,而且还要重视营造生命教育的氛围,要通过校园文化活动等多种途径和多种方式培育学生对生存的感受能力和生命意识。同时,在学校的管理中也要充分体现其对生命的珍视、对生命的尊重、对生命的关怀和对生命的呵护。
二、应充分利用生命知识讲座、生命阅读活动和生命主题班会等活动向青少年传递全面系统且切近实用的生命知识,引导学生认识生命,保护生命。2008年“5.12”汶川地震后的9月1日的中小学开学日,中央电视台给电视机前的数千万中小学师生和家长上了一堂别开生面的“开学第一课”,即以当年在我国发生的影响巨大的事件以及事件中涌现出来的典范人物为该课的内容,形象而不死板,生动而不做作。该“第一课”抓住了对中小学学生进行生命教育的最好的时机,让国人特别是青少年对生命价值进行了重新思考与认识。大学更应该承载这种责任,弥补中学阶段的不足,珍爱生命。
三、家长应采用“爱”的教育的方式有意识地对孩子进行生命至上的教育,关注孩子的心理,培养孩子珍惜生命和重视健康的意识。要让孩子知道,生命来之不易,所以要体验对生命的喜悦,要理解生命的尊严,使他们珍惜生命,理解生命的意义,并树立起自己的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生命教育的目的就在于引导学生去关注自己与周围世界,自己与内心世界的一个关系。我们开设了那么多的学科课程,更多的是为了帮助学生认识与周围世界的关系,可是如何让学生处理自己与自己内在世界的关系,这也是值得我们去思考的。
生命教育是能够很好地帮助学生处理自己与自己内在关系的一个方法和途径。生命教育,首先可以学生们开始试着学会面对每个个体都是独特的,我们之间会有这样那样的不同,我们需要引导他们接受别人与自己的不同,自己与别人的不同。当学生们接受这些不同的时候,校园欺凌就会减少很多;引导学生知道如何处理自己的不良情绪,如何处理自己与自己内在世界的缺憾,如何去填补生命中的一些所谓的空白……当他们了解到一些正确的方法和途径的时候,应该会少出现那种借酒消愁或者是语言暴力甚至是身体暴力,与别人相处,可以把别人和自己都当做一个独特的生命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