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体验式”班会
一、什么是“体验式”班会
“体验式”班会是融合了心理学、教育学以及班主任教育理念的主题教育活动,具体就是指从学生的学习与生活经历出发,选取班会教育主题,以学生积极参与、亲身体验为班会的核心内容,通过生生、师生互动分享与交流,获得更多的思考与感悟,深化对问题的理解与认识,从而达到自我成长、共同成长的目的。
与传统主题班会相比,“体验式”班会具有以下两个重要特征:
1.淡化道义说教,重在主动参与。
“体验,也叫体会。是用自己的生命来验证事实,感悟生命,留下印象。体验到的东西使得我们感到真实,现实,并在大脑记忆中留下深刻印象,使我们可以随时回想起曾经亲身感受过的生命历程,也因此对未来有所预感。” 所以体验要强调的是人的亲身经历。在“体验式”班会中,道义价值观是通过学生的主动参与,在思考与感悟中逐渐形成的,而非由教师通过说教强加于学生身上。
2.思维碰撞,触动心灵。
在“体验式”班会,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互动分享与交流是频繁的,每个人的身份、性格和思维习惯不一样,对问题就会有不同的结论。通过真诚的分享与交流,更多的思维火花碰撞,才能对学生的心灵有所触动,真正实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
二、如何设计“体验式”班会
1. 总体教育目标设计
“体验式”班会不应该是“逢年过节的‘应景式’,配合学校德育主题的‘强化式’,随意放任的‘自由式’” [2]。作为班主任,要不断更新教育理念,并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理清教育思路,确定“体验式”班会的总体规划与教育目标,至少要清晰自己对学生的期待,比如:有自信,有勇气,有毅力,会感恩,团结友爱,在团队中能够感受更多的幸福和温暖,会思考,会自觉,会自主规划学业生活等等。
2.班会主题的选取与素材的积累
在确定了总体教育目标与规划后,班主任要成为生活中的有心人。每天我们都能从报章、互联网等媒体上获取突如其来的灾难或恐怖疾病的信息。当人们无法预测也无法回避灾难,控制不了生命的长短之时,至少可以学会珍惜目前,把握好生命的质量……笔者以为,教育的目标不仅仅是知识与能力,教育是双向的,对于师生而言,教育就是经历人生。只要用心生活,自然可以发现生活中许许多多的素材。当然,学生也是班会主题选取与素材积累的主要开发者。班主任可以通过请学生接力班级日记,也可以用个人随笔、周记等多种形式,记录趣事、糗事和新发现、新思考等。把这些由平常积累的素材放进相关的教育主题,比如:生命与感恩教育、梦想与规划、学习心理与习惯、团队融合与建设、人际交往与有效沟通、青春期教育、心理调适等,才是真正地从经历与体验出发,符合“体验式”班会要求。
3.“体验式”班会流程设计
笔者将以2018年的《黑色星期三》班会课堂实录为例,具体谈谈“体验式班会”的流程设计。
(1)真实情境创设,提出问题
“体验式”班会需要有真实情境的创设。在《黑色星期三》的案例中,情境创设是从一周课程表开始的,“黑色星期三”的概念是由学生提出来的。所谓“黑色星期三”指的是整天9节课,只有1节体育课,其他都是需要参加统考的文化课,即使每科作业量仅有20分钟,那么他们也要花将近3个小时的作业时间。而事实上,这天的作业总量几乎都在3个小时以上,一天学习与作业的时间将超过9个小时,学生的情绪很消极。创设了情境,笔者就提出了两个问题:
二、星期三,怎么过?
(2)体验、分享与交流
在课前,笔者已经请每位学生写了一篇主题为“破除黑色星期三的魔咒”的周记。在周记中,有的学生依然感到茫然,不知所措,很害怕星期三,甚至会因此“失眠”,他们暂时还没有想到解决的方法,而有的学生提出了可以换个角度看“黑色星期三”,它是充实的,可以把压力化为动力,有的学生还提出了可以提前做好规划,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减少被动的状况,适应学习强度超大的星期三……
在课堂上,当问题提出后,请学生分组讨论,然后由小组选出代表站到讲台上与小伙伴分享自己真实的看法。走上讲台的学生在大家的鼓励下,大胆地分享了真实的感受。
笔者及时肯定了学生的积极想法,同时也给大家带来了“过来人”的分享。课前,笔者发了一条微博,“毕业之后有没有怀念中学读书的日子?假如时间倒流,你是否愿意回中学继续一天8小时以上的学习吗?”结果短时间内就收到了56个回复,截取了部分有代表性的回复与学生分享。
当看到了师兄师姐的回复后,学生挺有触动。笔者提出了一个建议,换个角度看“黑色星期三”,仔细地观察与回味,会发现“黑色星期三”不黑,反倒很美丽。因为那是青春的梦想之美、专注之美,那是提高能力的高效之美,还有蕴含着小伙伴彼此鼓励,老师、父母的关爱等等温情之美。更重要的是办法总比困难多,大家不妨开动脑筋一起找找解决问题的策略。
(3)整合与应用
继续提出讨论话题,如果星期三来临,你会做什么准备呢?
从体验、分享与交流中,学生开始结合自己的实际与教师的价值引领,重新对问题进行反思,并形成了各具特色的解决方案。由于课堂时间不充足,学生的解决方案并未充分展示,但是“体验式”班会的教育目标基本实现了,学生在课后能继续完善方案,落实方案,与小伙伴们继续分享交流。没有完美的方案,只有不断的自我尝试与调整。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是在体验、分享与交流中感悟与反思,在现实生活中勇敢尝试、不断突破,从而实现自我成长、共同成长。
三、“体验式”班会的两大误区
1. “体验式”班会一定要有团队游戏
体验有很多种方式,“可以是学生动情的讲述,激烈的辩论,慷慨的陈词,也可以是学生在施工地上的观察,工厂里的时间,乡村里的漫步,校园里的活动” ,不一定非得使用游戏。
2. “体验式”班会要有即时的教育效果
“体验式”班会强调的是体验、思考与感悟的过程而不是课程结束后立即要达到的效果。笔者坚信,教育从来都没有立竿见影之效,只有潜移默化之力。在设计“体验式”班会,班主任要有充分的思想准备,除了耐心教育,还必须耐心等待,无论是课堂上还是课堂外,都应该给予学生充足时间思考与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