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中心在日常工作中接到很多青少年因为心理问题求助的案例,其中比较典型的是厌学问题,有一走到学校门口就感到害怕的小学生,有对上学失去兴趣的中学生,也有因为无法面对学业压力的高中生……老师们在自己的从教经历中遇到过这样的学生吗,他们厌学的原因是什么,您是通过什么方式进行辅导的?欢迎老师们发表看法,提供鲜活案例。
我觉得小学生出现厌学情况很大的可能性是:习得性无助。
孩子在学习上遇到困难,父母没能帮助TA在学习上有突破,或者不能发现孩子其他方面的强项,孩子很容易就会表现出一种无助、无力的感觉。其实就是心理学上所说的“习得性无助”。如果家长们能够在孩子刚遇到学业困难时,有智慧地帮到孩子,而不是徒增更多的焦虑与恐惧,那么孩子的学习行为和动机都会有所改善。
而中学生出现厌学的原因就很复杂,若说心理上的很可能是:内在自我的无力
1. 青春期孩子会通过各种冲突、搞怪来探索自己与世界的联系,建立真实自我。
2. 如果家长老师接纳度高,孩子内在自我就会顺利发展壮大。
3. 自我越强大,就越有力量、越有灵活度和创造性去面对学业的困难和暂时的挫败。
可惜很多家长眼光只放在学习一个目标上,基本放弃了在人际冲突、问题解决、心灵成长、与恋爱等方面与孩子共同探讨的角色,全面压制孩子在学习以外的各种自我探索。所以,初中阶段的厌学表面上看是对学习的畏惧,实际上却是孩子自我发展受挫而导致自我信心的全面丧失。
青春期的孩子是需要一个“引路人”的,父母应该是最佳选择,但如果父母无力,那就尽量帮孩子找到这样一个能够引领“TA”成长的人士,这才能真正帮助到孩子,希望孩子们都不要被“不及时更新的家庭教育模式”所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