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区角活动中材料投放的有效性研究》
崔亚莉发起了2019-07-25
0
回复
76
浏览

《幼儿园区角活动中材料投放的有效性研究》

  摘要:区角活动作为一种隐性的教育课程,对幼儿的身心发展起着重要作用。活动中幼儿主要是通过亲自操作、摆弄、拼插等行为与材料互动,从而使各种能力得到发展。教师要根据幼儿年龄特点、兴趣需要,有差异地投放材料;根据教育活动目标有目的地投放材料,让材料有效体现教育目标;根据幼儿的能力差异,提供层次性与多样性的活动材料;根据活动区功能不同,有针对性地投放,使区角活动真正成为幼儿喜爱、健康成长的园地。
  关键词:区角活动;材料投放;有效性
  自国家颁布《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来,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的幼儿园教育理念得到了更加广泛的推广和实践。区角活动以其便于操作、组织方法灵活、便于教师进行个别化教育等优势,受到了老师和孩子们的喜爱,并不断被推广,但在活动的组织过程中也存在诸多问题,缺乏深层次的研究和探讨。
  一、当前幼儿园在区角活动中材料投放的现状分析
  区角活动的教育功能主要是通过材料来实现的,活动中幼儿通过自主选择活动区和材料,自主动手操作,在与材料的相互作用中获得知识经验和能力的提升。纵观现有幼儿园在区角材料投放方面存在以下不适宜现象:(1)“观赏性”材料居多,能让幼儿实际动手操作和亲身体验的较少。(2)从市场买来的成品材料居多,且操作方式比较单一,而教师日常收集、废旧利用、自制的材料少。(3)不同年龄班提供的材料基本类似,层次性和多功能性比较欠缺,忽视了幼儿的兴趣和年龄特点。
  二、区角活动中材料投放的实施策略
  1.材料的收集与制作
  材料是幼儿游戏的基础,更是促进幼儿学习的工具,不同的游戏需要不同的材料。因此,在活动中除了投入一些购买的成品材料外,还应注重进行材料的收集与制作:
  (1)深入挖掘,废物利用
  现在家庭越来越富有,孩子要什么,父母都是有求必应。可幼儿对于购买的高档玩具总是一时新鲜,玩过几次后,就会闲置一旁,却对于废弃的瓶瓶罐罐或一些纸盒、管棒等爱不释手。所以,教师应注意收集日常生活中的废旧材料,变废为宝。
  (2)自然材料,充分利用
  自然材料是自然界随时可找到的,如黄豆、玉米和一些花生壳、瓜子壳、开心果壳等材料,可以让幼儿进行图案粘贴画,既培养了幼儿的审美能力,又锻炼了幼儿小肌肉的灵活度;秋天到处可捡到的落叶可以放在手工区进行树叶贴画;一次性纸杯、吸管可以作为辅助材料放在建构区供幼儿建构和创造,增强想象力。
  (3)开动脑筋,制作材料
  如在语言区和表演区可利用不织布材料,制作头饰、手偶,用报纸、塑料袋裁剪成不同特色的衣服,以满足幼儿表演的需要;用鞋盒、衬衣盖儿做底盘,中间用纸片做隔断,让幼儿进行走迷宫游戏等。实践中发现,把老师和孩子们一起设计制作的活动材料和其他材料放在一起时,他们更愿意用制作的材料活动,兴趣更浓。
  三、材料的投放应遵循以下原则
  1.体现适宜性原则,满足不同年龄段幼儿的发展
  幼儿的年龄特点决定幼儿的身心发展水平,如果活动中投放的材料太简单,没有挑战性,就不能引起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因此,不同年龄班的材料投放要求不同。幼儿教师在制定区角活动教育目标之前,必须充分掌握了解到全体学生的心理特点和爱好需求,从而合理的制定区角活动总目标,在活动中给予幼儿充足的留白时间,让他们自由的进行学习交流和创造,在实践中获取与教学主题目标的相关生活经验。例如,教师通过开展灵活多变的七巧板活动,让幼儿慢慢熟悉各种不同形状七巧板的外形特征,能够自主分辨出各种不同颜色,然后在活动中相互进行合作,构造出不同的额七巧板造型,发散幼儿的创造思维,有效提高了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2.材料投放的趣味性、即时性原则
幼儿教师要善于去了解发现到幼儿日常学习生活中的兴趣爱好,根据他们的日常爱好行为,有针对性的设置区角活动,在区角中投放能够激发他们兴趣的活动材料,促使幼儿园教育目标和教学内容有效转化成幼儿的学习需求,推动幼儿身心健康的发展。例如,教师可以让区角活动变得生活化,贴近幼儿的日常生活,教师可以利用常见的饮料瓶,组织幼儿参与“保龄球”的游戏活动,教师事先在饮料瓶上依次标记好 1-10 个数字,然后让感兴趣的幼儿去用皮球击打饮料瓶,并且在游戏中引导幼儿去记录好自己所击打的瓶身数量以及未击打的个数,在寓教于乐的教学方式下,有利于提高学生对于数字的掌握程度,同时还能锻炼学生的身体素质,培养幼儿良好的集中注意力,在快乐中获取更多有关数的组合与分解的学习经验。
3.材料投放的层次性、科学性原则在
在幼儿教育中,不同幼儿的发展特点存在明显的差异性和不平衡性,幼儿教师要充分认识到掌握了解幼儿相关需求的重要性,要保障处于不同层次和能力水平的幼儿都能够得到发展进步。因此,幼儿教师在开展区角活动过程时,对于投放材料工作要始终遵循科学性和层次性的基本原则。就比如,幼儿教师为了锻炼幼儿的动手协调能力,可以带动幼儿去进行筷子夹物体的活动,教师根据不同幼儿之间的动手能力,要为幼儿合理提供弹珠、红豆、橡皮以及棉花等材料,这样有利于每个幼儿都能够在活动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教师要积极鼓励和引导幼儿从易到难的去进行夹起材料,这样会引起幼儿的挑战心,敢于去尝试和探索,在困难中不断突破自己,适应不同的活动要求和挑战。
四、区角活动材料投放的要点
1.材料投放要综合考虑不同领域幼儿教师在区角活动投放材料时要从五个不同的领域进行思考,这样才能最大程度现代幼儿的各种需求。例如,通过利用拼图、七巧板等材料实现幼儿数学领域的教育;利用图编故事组织学生参与“我做你猜”的活动,它能够有效培养幼儿良好的语言组织能力;探索不同物质的组成是科学领域的问题;通过例图去独立制作玩具是艺术活动领域的问题。不同领域的教育学习能够促进幼儿全面的发展。因此,幼儿教师在区角活动材料投放上要综合考虑不同领域,确保材料投放的更加科学全面[3] 。
2.材料投放要注重幼儿的情感性幼儿在学习活动中只有体验到快乐,才能够全身心的参与到区角活动中,教师要保证材料的投放能够激发学生积极的参与情绪。就比如,在生活中幼儿喜欢各种新鲜的玩意,他们热衷于尝试大人用过的东西,去戴爸爸的墨镜、穿妈妈的高跟鞋等,在这个过程幼儿能够玩得很开心,是他们的兴趣所在。因此,幼儿教师要高度关注到幼儿日常生活中的情感寄托,从而有针对性的进行材料投放,让活动内容与材料能够充分调动起幼儿的激情和渴望。与此同时,幼儿教师要给予幼儿充足的留白时间,让他们可以自主的选择活动操作材料,教师只需在一旁耐心指导幼儿如何在操作中获取快乐,鼓励幼儿去发现问题,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和想法,培养他们良好的思考能力。结束语综上所述,幼儿园教师要想保障区角活动材料投放的更加科学合理,能够有效推动幼儿教育的全面发展,就必须严格按照现代幼儿发展的特点和相关需求,有针对性的进行材料投放,材料自身必须安全可靠的,能够快速吸引到幼儿的目光,去积极尝试操作,实现他们的自我管理学习,在实践活动中不断进行创新和探索。

【参考文献】
[1]李阳,曾彬,毛乐.城乡幼儿园室内游戏材料更新情况调查研究――以四川省南充市、达州市为例[J].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36(05):51-55. 
[2]李似男,郑萍.《指南》背景下幼儿园区域活动材料投放的实践与思考[J].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5(03):112-113. 
[3]卢伟,戴丽敏.幼儿园游戏材料生活化研究――以中班角色区为例[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5,29(02):110-113. 
[4]戴雯.合理投放活动材料,促进幼儿身心发展――谈幼儿园区域活动材料投放的策略[J].考试周刊,2015(84):187. 
[5]冯秀华.论乡土资源在幼儿园活动区材料投放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作文成功之路(中旬),2015(11):15. 
[6]张子梅.打造特色,促进幼儿园内涵发展――幼儿园特色创建交流材料[J].环渤海经济?t望,2016(01):76-78. 
[7]李夕.让孩子们拥抱大自然――利用自然资源创建幼儿园特色[J].作文成功之路(上旬),2016(01):28. 
[8]陈雪玲.《指南》背景下幼儿园区域活动材料投放的实践与思考[J].教育界,2016(15):172. 
 

发表回复
你还没有登录,请先 登录或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