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德楷模,芳华绽放
——学李芳事迹 做四有好老师
2018年6月11日,在这个普通的日子里,信阳市浉河区董家河镇绿之风希望小学的李芳老师用自己的生命,向世人诠释了一名教师应有的崇高师德。面对死亡,她把生的希望留给了孩子们,不愧为新时代的师德楷模,不愧为“四有”好老师的生动典范。同样作为教师的我们,该向李芳老师学习什么?如何做一名“四有”的好老师,我觉得应该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学习。
一、一生坚守,矢志不渝为人梯
作为一名有着20年党龄的共产党员,李芳老师始终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在一生的从教生涯中,用实际行动诠释一名共产党员应有的价值追求和使命担当。在乡村地区的一线岗位上奉献着自己的光和热,坚守着教师的天职,矢志不渝,甘为人梯。她用29年如一日的坚守,告诉我们,做一名好老师,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
理想信念是人生的指路明灯,教师是人类文明的传递者、学生人生道路的引路人,教师只有树立远大理想、坚定崇高信念,才有可能为社会、为民族培养出栋梁之才。作为新时代的教师,我们要怀揣自己的教育梦,坚定自己的选择,扬起理想的风帆,带着育遍地桃李的信念,为出彩河南的建设,为伟大中国梦的实现做出应有的贡献。
二、一心尚德,舍己救人勇献身
滚滚的车轮,吓不倒柔弱的身躯,惊人的力量背后,是师德的光环在闪耀。在生与死的选择之间,李芳老师毫不犹豫的将生的机会留给了她挚爱的孩子们,这是何其伟大的爱;她爱学生、爱教育事业,所以她宁可用生命去捍卫他们,这是何其高尚的师德。李芳老师用生命书写出了一名好教师应该有的高尚的道德情操。
道德情操是好老师践行教育使命的核心品质。“师也者,教之以事而喻诸德者也”,老师的人格力量和人格魅力是成功教育的重要条件。一名合格的教师,首先应该是道德上合格,要能够以德施教、以德立身。一个有道德情操的老师,是在自我修养的不断提升中实现道德追求不断提高道德修养,提升人格品质,并把正确的道德观传授给学生。
三、一身学识,恪尽职守甘奉献
从风华正茂到年近半百,从青春韶华到两鬓斑白,李芳老师一心扑在教育上,先后荣获了优秀班主任、教学能手、优秀辅导员等多项荣誉称号。之所以能够如此优秀,是因为她明白“要想给孩子一碗水,你就要有一条奔流不息的河流”,只有通过不断学习,丰富自己的学识,才能够用新的课堂理念上好每一节课。李芳老师用自己的优秀告诉我们,做一名好老师,要恪尽职守甘愿奉献,用扎实的学识,引领学生成长。
同样作为一名一线教师,我们在日常工作中要谨记“学高为师”的教诲,保持自己的求知欲,钻研自己的学科,促进自身的专业发展,努力成为一名研究型教师。著名教育家马卡连柯说过“学生可原谅老师的严厉、刻板甚至吹毛求疵,但不能原谅他的浅薄无知”,可见,如果教师专业知识不扎实,在教学中必定会捉襟见肘,穷于应付,从而失去了教师应有的基本素养。
四、一世绽放,倾心育人怀大爱
从1989年到2018年,李芳老师把自己的青春奉献给了教育事业,让自己的生命之花绽放于教育这片沃土上。在教学生涯中,她始终把每一个学生当作自己的孩子,用慈母般的关爱对待他们,用自己的言行的感染他们。她胸怀大爱、倾心育人,用实际行动展示了一名好老师的仁爱之心。
作为一名年轻老师,我们或许没有丰富的教学经验,但我们一定要有一颗仁爱之心。在工作中,我们要有仁爱之心,用行动感化孩子。要时刻关注孩子们的言行举止,有耐心的对待不同层次的孩子,用实际行动去引导他们;我们要有仁爱之心,用理解帮助孩子,宽容的对待每一个孩子。教师的宽容是一种无私的仁爱,是爱中有严、严中有爱,用理解的态度来对待孩子们成长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我们要有仁爱之心,用微笑滋润孩子。简单的微笑,饱含了教师对学生的认可、鼓励、传递给他们的是温暖和自信,更多的是让孩子们感受到了来自老师的爱。
师德楷模,芳华绽放,在教育事业这片沃土上,我们每一位教师都要像李芳老师一样,坚定理想信念,忠诚教育事业,用高尚的道德情操、扎实的学识树立“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光荣教师形象;用胸怀天下的仁爱之心关注每一个孩子;用实际行动践行“四有”教师的要求,为实现教育梦、中国梦做出应有的贡献。
李芳老师走了,走得那么匆忙,以至于没有和她的爱人、女儿、父母、同事、亲朋留下只字片语。然而,她又是那么不平凡,那样高大。在她身上,我们又一次看到了老师这个职业的可敬与崇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