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发生的小学生跳楼自杀事件,虽然我们不清楚具体的原因,但是看到如花的生命还没来得及绽放就已经凋谢,实在令人痛心不已。而“复旦投毒案”的二审也备受关注,在记者的采访中,我们得知:被告林森浩在童年时期是个乖孩子。一个人们眼中的乖孩子,成人后却成了凶犯;尚未成人的小学生从高楼跳下,这不争的事实让我们在呼唤生命教育的同时,也把目光聚焦到小学阶段的心理健康教育上来。
心理健康教育,单看起来,高深莫测,似乎非专业人士难以企及。实则不然,我们小学语文教师也可以将它融入到自己的课堂教学当中,只要设计得当就能达到良好的效果。那么,我们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呢?
引导学生在读书中学会正确看待自己,珍惜生命。
我们所使用的教材中有许多文质兼美的文章,丰富的内容,优美的语言很适合小学生阅读,只要我们适当挖掘,很容易就会找到那些与生命、成长有关的内容。以人教版为例,小学四年级下册中《生命,生命》这篇文章,是台湾作家杏林子的作品,文中写飞蛾在自己手中不住地挣扎、把听诊器放在自己胸口听心跳的声音、墙缝里柔弱的瓜苗奋力地生长这三个小片段,从而让读者感受到生命的美好。教学时,我让学生读课文,谈谈自己的感受,引导他们认识到:生命是可贵的,不可重复的,拥有它的每个人都要珍惜。再补充一些有关杏林子的图片和文字资料,学生了解之后知道了杏林子身残志坚,不禁肃然起敬。这时,引导学生善待生命,让他们明白:我们一旦受到了挫折、打击,也要像杏林子那样不轻言放弃,要正确看待自己的一切,包括美好与不幸。这样的课文还有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的《和时间赛跑》、四年级下册的《触摸春天》、五年级下册的《梦想的力量》等等,这些美文都可以传达出生命的珍贵,奋斗的勇气来。
课外书中关于这方面的内容就更多了,如《爱的教育》这本书,我们小学语文教学中总会将课外阅读放在一节课的拓展延伸阶段,向学生推荐这本读书,学生们都爱读。其中写到了卡罗纳失去母亲后伤心欲绝的情节。读这些情节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关注卡罗纳的内心,感受卡罗纳失去亲人后内心的巨大悲痛。引导学生走进卡罗纳的内心,与卡罗纳进行对话。然后,换位思考:失去最亲的人,孩子如此悲痛,那成年人呢?假如失去的是我们,又会怎样呢?让他们明白:生命是最珍贵的,谁都无权放弃生命。
引导学生在交流中学会尊重彼此,提高认识。
口语交际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内容,教师引导学生在口语交际中不但表达自己的意思,更要学会倾听,尊重别人。我们小学语文教师在课堂上开展口语交际,可以引导学生积极与别人进行沟通交流。说话时,说者要做好准备,表达清楚,语言得体,这是对听者的尊重。而听的学生则要做到:不打断、不插话,认真听,必要时动笔记下来。这是对言者的尊重。在交流中态度不可蛮横、无礼,表达观点时对事不对人,学会怎样说让别人更容易接受,学会表达。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学习了表达的方法,而且懂得了为人处事的道理。学生的情商得到了培养,将受益终生。
教学中,我抓准时机对生活中的小事、现象来引导学生展开讨论交流。如:有一次,我听到有学生喊别人起外号。于是我在课堂上让孩子们说说身边的这些现象,再找来学生演一演,说一说自己喊别人时的原因、想法,也让被喊的学生说说自己当时的感受。然后,联系生活实际,举出例子来辩一辩这样做的好坏;讨论一下:遇到类似情况,你该如何做?在这样的交流中,学生很快就明白了什么是该说的,什么是不该说的。从中知道了什么是尊重,明白了与人相处的底线,懂得了尊重是与别人交流沟通的基石。
引导学生在写作中学会吐露心声,释放压力。
小学生还是孩子,他们的喜怒哀乐都会写在脸上,遇到问题大多会找老师帮忙解决。但是也有学生不善于表达,不知道怎么表述出来,即使我们已经发觉不对劲,他也不会告诉你。时间久了,一些情绪会积聚起来,形成压力,一旦有了爆发口,会造成可怕的后果。发生偏激事件的往往是那些内向、不善表达又自尊敏感的人,开头说到的林森浩就是一例
写作是一条释放压力的有效途径。我要求学生的习作要说真话,写实事儿,每天的日记也如此。学生们会在日记中吐露心声,内心的压力得到缓解,将不良情绪释放出来。老师和学生也可以通过习作、日记、纸条等进行相互了解、沟通,及时对学生进行引导。我班有一名女生阿婷(化名)在前几天的日记中写道:今天中午放学回家,我没看到爸爸妈妈。就去问了奶奶,奶奶说:“走了。去江苏了。”我很伤心。我看到后,很是心疼,就在日记后边写了几句话:阿婷,我理解你的心情。爸爸妈妈外出打工也是为了家里,更是为了哥哥和你生活得更好,你理解吗?无论爸爸妈妈在不在你身边,他们都是爱你的,都希望你开心。你渐渐长大了,要学着替爸妈照顾奶奶。想爸妈了,就跟奶奶说说,跟老师说说,跟小伙伴说说。相信自己,你能行的!阿婷是懂事的,在不久后的日记中,我看到了她要帮奶奶做饭,奶奶没答应的事情。小学生的情感像流淌的河水,我们要及时引导,及时疏通。对那些沉默寡言的学生,更要多找机会放松交流。
引导学生在故事中学会面对挫折,培养意志。
对于小学生,有时一些不起眼的事情就会成为他们生活的拦路虎。见人不敢打招呼, 自责;作业又出错了,悔恨;该打针了,害怕;老师夸奖了别人,妒忌;这道题不会做,苦恼;晚上不敢一个人睡小床,恐惧;失去了亲人,无助……这些情绪、挫折影响着小学生的心理健康,阻碍着他们的健康成长。而一次次的说教又是那么的苍白无力……
讲故事是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一种途径。《请!谢谢!对不起!》小狐狸的故事让小学生明白:礼貌待人会更受欢迎。《小马过河》让学生勇于尝试:做了,才知道。读了《鳄鱼怕怕和牙医怕怕》才知道:自己觉得可怕的,那些也觉得你可怕;反过来,你不觉得可怕了,可怕的也不觉得你可怕了,要敢于面对。《粗心的胖嫂》说的是粗心大意不得了,做事要认真细心才好。《踢“鬼”的故事》则让学生知道:“鬼”一点都不可怕,世上根本没有鬼,要勇敢战胜自己……
在讲故事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学生易于接受。带领学生讨论一下故事内容,谈谈自己的感受和收获,会更有利于学生的心理健康。法国哲学家卢梭在《爱弥儿》中所说:教育的影响必须与儿童的自然发展相一致。任何外因都是通过内因起作用的,心理健康教育也一样,只有引起学生内心的共鸣,才能影响学生,起到积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