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日常生活中发现习作素材
jignxiaoli发起了2020-11-21
0
回复
6
浏览

 

习作,是学生对生活的文字记录,反映了自己的生活和思想。然而,小学生的生活实践相对较少,习作的素材相对就少。那这样是不是小学生就写不好习作呢?当然不是。笔者以从教25年的语文教学经验,浅谈一下小学生习作素材的来源。

观察生活

善于思考周围的人和事是小学生习作素材的来源之一。观察、思考才会有所收获,才能抓住特点,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教师在爱习作教学中,仅仅凭借范文去告诉学生怎样写,而不去告诉学生为什么这样写、这样写的目的、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情感,学生是写不好习作的。例如:一位老师在上“我的母亲”这节习作课时,老师首先点明主题,告诉学生母亲的辛劳和母爱的伟大,接着又读了一篇范文,就让学生去写了。

笔者以为,这样的习作教不出什么新意,因为学生都是按老师的思路,都写出了母亲的伟大。而实际上母亲也是平凡的,母爱的表现也应该是干差万别的。例如写“我的母亲”,首先可以让学生们谈一些对母亲的认识,有的学生也许会说母亲是严格的,从不让自己上网玩游戏;有的学生会说母亲是严厉的,对自己错事从不迁就;也有学生会母亲是小气的,从不给自己买贵的玩具……但是,母亲严格,可以从网上找出好的动画片和有教育意义的视频让自己看;母亲严厉,可以和自己做游戏;母亲小气,会带上自己一起给灾区捐款……通过生活中母亲的点点滴滴,在学生心中树起母亲的形象,使学生的习作素材来源更广。因此,教师要教会学生善于观察和思考生活,这样才能写出真情实感。

创造生活

学生的学习本身就是创造生活的基础,而习作是把心里所想的写出来。现在对于学生来说,媒体无处不在。创造生活不只从大的方面来讲,小的方面也就是自己的生活方向也可以讲,通过习作课上学生谈自己的人生观、自己的理想等多种形式,让学生发挥创造力,自己给自己的人生方式定义。有的学生可能会说自己将来要做一名怎样的教师,有的学生可能会说自己将来要做名怎样的科学家、医生,有的

学生可能会说自己将来要做名怎样的农民……这样既发挥了学生的想象创造力,又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同时也丰富了学生的习作素材。

感悟生活

学生对生活中的事要有所悟。通过读到的、看到的来充实自己的思想,包括观看一些影视作品,在看完后能从这些作品中感悟到什么,对自己有何帮助。学生写一篇读后感或观后感, 有学生用大篇幅文字

叙述内容, 而没有自己的思想体会。这时,教师可以请大家交流一下自己的看法或想法、感悟, 再写起来就水到渠成了。

    前段时间,笔者和学生一起观看了励志电影《隐形的翅膀》,内容主要是一名西藏学生意外失去双臂,对生活失去勇气,而在父母的鼓励下,终于重新振作起来,勇敢面对生活,学会用脚去做常人双手去做的事情,最终走入残奥会的运动场。学生能从中感悟到什么?一个人的成功不是偶然的,是很不易的,必须付出辛苦和努力。在困难面前有人退却了,而有人越战越勇,成了生活的强者,这种百折不挠、顽强拼搏的精神就是学生学习的榜样学生从感悟中获得精神食粮,并且也丰富了习作素材,使学生的思想内涵更加充盈。

总之,平凡生活中的点点滴滴都是学生习作的素材来源。学生要善于总结生活、思考生活、创造生活、感悟生活,生做到写、说、做的一致,写生活中所说,说生活中所做,做生活中所写。这样,写出的习作才有真情实感,才能深刻。

发表回复
你还没有登录,请先 登录或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