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吴忠豪《统编语文教材解读与教学建议》之反思-------孙秋罗
jignxiaoli发起了2020-11-24
1
回复
28
浏览

听吴忠豪《统编语文教材解读与教学建议》之反思

      新教材培训中老师都是反复强调,“双线组织结构”,吴教授也是通过课件上篇章页,让我们认识到各单元内容由“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来组织。“语文要素”的各种基本“因素”,包括基本的语文知识、必需的语文能力、适当的学习策略等分成若干个“点”,分布在“单元导读”、课后习题设计中,有这样的认识,可是如何实施,我是摸索着走,在课堂教学中我注重去落实语文要素。听了吴教授讲的“语文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吴教授用具体的实例,讲了如何让语文要素落实,我的心中踏实了一点点,但是还有更多的不足。

      我是四年级的老师,就以阅读策略单元“批注”来谈。在四上的第六单元有《牛和鹅》《一直窝囊的大老虎》《陀螺》三篇精读课文,要落实的阅读中的要素有两个“学习用批注的方法阅读”和“通过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体会人物的心情”。课后的习题,也是围绕着这两个要素设计的。在《牛和鹅》的教学中我让学生读课文,看着课本上五个小伙伴的批注尝试批注,让学生谈自己的批注,我总想代替学生,来谈谈他的批注是从哪个角度作的批注,不舍得让学生自己去总结去发现。在学习《一只窝囊的大老虎》就围绕课后“在不理解的地方批注”让学生批注,孩子们也作了批注。在学习《陀螺》一课时,我让学生在体会比较深的地方做批注。要做的都做了,课堂上训练了,可是缺少给学生思考总结的空间。吴教授讲,这个单元学过后,学生要在语文阅读中学会批注,读过课文、文章就要习惯性作批注,批下自己的问题,自己的感受,还可以在表达方面的进行批注等。可是我们班的学生现在不肯批注,批注了也是很简单的问题。按吴教授所讲,我在这一单元的教学是不成功,学生没有形成批注的习惯,也可能是方法没掌握住。体会人物的心情上,我让学生说一说,读一读。听完吴教授的讲座,我有点醒悟,关注了语文要素也不能为落实的训练,让学生真正拥有这项能力,并在今后的语文学习中落实,形成习惯,形成能力才是关键。

      部编教材有自己的特色,如何落实目标,需要老师研透教材,准确解读教材,理解编者的用意,心中有目标,有学生,在课堂实践中让学生学会运用,习得能力。

 

所有回复
  • jignxiaoli 2020-11-26

    孙老师道出了大多数老师的心声:总是怕学生不会,做不好,总想包办代替……其实还是让他们慢慢来吧!我们可以多预设几种可能出现的糟糕情况,再想想该如何应对,如何指导……慢慢扶着他们站起来,慢慢让他们自己学着走路!

    还有-5条回复,点击查看
    你还没有登录,请先登录注册
发表回复
你还没有登录,请先 登录或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