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研讨促成长 群策群力奏和鸣 ——张丽敏、赵艳芳名师工作室联合教研纪实
zhanglimin发起了2020-11-26
3
回复
18
浏览

 纷纷红紫已成尘,布谷声中夏令新。芒种之时,丰收在即。2020年5月29日上午,襄城县小学语文名师工作室——张丽敏、赵艳芳工作室成员齐聚县实验小学,进行联合教研活动。两工作室成员和东道主实验小学的骨干老师以三节不同类型的课例为依托,进行了观课、议课研讨活动,收刈小学语文统编教材的理念。

庭木集奇声,架藤发幽香。穿过实验小学葱郁的绿阴,带着一心的清凉,我们开始了教研活动。

    第一节是城关镇文化市场中心小学的赵艳芳老师执教的统编教材三年级下册古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赵老师以具有传统节日特色的古诗对句导入新课,单刀直入奔向单元主题——“深厚的传统文化,中国人的根”。学习新诗的流程如下:一、学生交流学习前两首古诗的方法:借助注释;联系上下文;借助关键词;结合生活实际……二、运用学到的方法学习《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1.借助课文注释解诗题。知重阳节,谈重阳节习俗——登高、敬老、插茱萸、饮酒、赏菊……2.三读古诗,层层递进长能力。初读古诗,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写字教学悄然渗透;再读古诗,节奏停顿循古法,师生练读见功夫;三读古诗,康乔老师来担纲,音乐情境巧造势。伴着音乐,师生轻柔舒缓的诵读入耳入心,声情并茂,令人情不自已沉醉其中。3.把握古诗的感情基调,联系青年时期的诗人离乡求学的经历,抓住关键词“独”“倍”来体验情感;学生能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感受背井离乡的孤独,他乡愈是热闹,游子愈是孤独;佳节来临,眼见他人团聚,孤独之感倍增,乡思便裹满全身。同时,赵老师注重营造情境:重阳佳节,诗人远在家乡的母亲、兄长、小妹分别登上山顶,深情遥望,表达了慈母的担忧,兄长的嘱托,小妹的盼归之心。把中国人的情思都融入富有仪式感的节日活动中,是中国传统文化特有的风采。多功能室里,在音乐声中,师生将情思与诗人的乡思融为一体,人诗合二为一;室外,绿树晨凉鸠语闹,画梁昼寂燕归迟,一切都是如此的和谐。4.延展教学,佳节每临便思乡,传统节庆少一人。诗人的思乡之情由重阳到春节、元宵、清明、端午、中秋……每个佳节,传统习俗历历在目,诗人因自己不能亲历,思乡之情深入骨髓,融入生命。在此,赵老师以情为经,以各个传统节日的习俗为纬,织就一张仿写古诗的网,令在场老师心甘情愿沦陷期中,做中国传统文化的忠实俘虏……

 第二节是麦岭镇岗西小学的孙密罗老师执教四年级下册语文《4天窗》,师生紧扣单元语文要素“抓住关键词句体会表达的情感”共学。

    一、复习导入,瞄准两个时刻。藉由课文中反复出现的词语“慰藉”,把握关键句“这时候,小小的天窗(又)是你唯一的慰藉。”从而重点学习课文的两个重点自然段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经历,诉说自己需要“慰藉”的时刻,情感的世界是互通的,由此学生发现了“文中的孩子们什么时候需要安慰”:1.夏天阵雨来临之时;2.晚上被逼着上床睡觉的时候。

    二、学习“夏天阵雨来临时之时”,关注“看到的”和“想到的”。“顶喜欢在雨里跑跳,仰着脸看闪电”的孩子被迫关在屋中,身体失去自由,内心失落。孩子的天性促使他们透过天窗看世界。“看到的”:“雨脚”富有声音特点的“卜落卜落”,小脚模拟“卜落卜落跳”,一个“跳”字诉说着孩子的情态,闪电“一瞥”中的迅疾,侧耳倾听,专注入神,小小的心里漾起喜悦;“想到的”:风雨雷电“猛厉地扫荡了这世界”。孙老师营造情境,孩子们在“风雨雷电”的声音世界中闭眼感受其威力,狂暴、扫荡一切,天窗就像放大镜,风雨雷电的体验令人紧张刺激,又有些许兴奋。

    三、学习“晚上被逼着上床睡觉的时候”。抓住孩子们偷看天窗的所见、所想,孩子们由现实中的“一粒星”“一朵云”“一条黑影”展开想象,丰富多样,令人欣喜,令人感叹大千世界的新奇有趣。四、感受作品的哲理知趣——从无中看到有,从虚中看到实。教学构思流畅自然,执教过程可圈可点。

第三节是十里铺乡鲁内中心小学刘晓丹老师执教的三年级下册语文《25慢性子裁缝和急性子顾客》。课堂以“了解故事内容,复述故事”为教学目标。刘老师采用了具体有效的方法开展教学活动:一、分角色朗读课文,感受故事的有趣,以“裁缝”“顾客”“旁白”三个角色展开朗读,角色意识鲜明。二、复述故事有方法:1.借助表格简单叙述故事;2.抓住时间、地点、人物复述;3.抓住人物的动作、语言等,完整复述故事;4.提取关键词,按顺序复述故事。复述故事的方法具体明确,可操作性强。学生在老师的方法引领下,先完成表格“急性子顾客的要求”“慢性子裁缝的反应”,抓住4天的活动,简单叙述故事;然后聚焦“第一天”,抓住关键词“等不及”“跳起来”“夹起布料”“明年冬天”“笑话您”等,运用多种方法把握故事的主要内容,按照顺序复述完整,学生参与展评。三、复述故事PK赛。先抓住第2-4天的关键词,把关键词做成字卡排序粘贴,然后进行复述,做到故事连贯、完整。复述故事方式多样化,同桌,组内,小组之间,前台展示,大量的复述锻炼了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提高了学生的参与的积极性和范围。刘老师的教学以学生为本,着力帮助学生获得复述课文的方法,引导学生运用方法,尊重学生的基础和学情,用自己富有亲和力的态势语感染学生,及时调整策略,师生共建课堂学习的良好氛围……

 三位老师的课堂风格迥异,各具特色,给参与观课的老师播撒了阵阵喜悦,可谓“不为竹林栖隐地,好风时绕野花香。”课后,两个工作室联合研讨,高度评价了三位老师对不同文体内容的把握,研读教材单元主题和语文要素,紧扣教师用书解读文本,创新设计教学,孜孜以求的探寻自己的教学。同时也对三位老师提出了教学思路和建议:1.设计更精简,细节要实,在细细咀嚼中体会语言的表现力,追求完美高质量。《天窗》的教学设计进一步体现层次性,递进性。先学方法,在“夏天阵雨来临之时”环节,“抓住关键词体会”体会想象的奇妙有趣,而后在学习“晚上被逼着上床睡觉的时候”运用实践,体现的教扶放的教学理念。2.朗读指导有方法,向赵老师学习朗读的指导策略,不断锤炼提高。如在《天窗》一课的朗读中“抓人物情感对比,有感情地朗读,理解‘唯一的慰藉’”,更好地理解作者的情感,在天窗中获得的乐趣和慰藉。在《慢性子裁缝和急性子顾客》中,抓住精彩的人物对话,指导朗读,调整语气和语速,读出“急性子”“慢性子”吗,在声情并茂的朗读中感受“有趣”,这也是长文短教的一种有效策略。3.教师语言更加有针对性,评价语丰富得体,力求无缝衔接,人课合一。

两个名师工作室的的三位老师为我们带来了生动鲜活的课例,大家共学共研,用自己的教学智慧演绎教育的初心和热忱,打造课堂教学的范例,努力谱写更加美好的篇章,我们深信:

    真正美丽的,是通过岁月的沈淀,绽放出磨洗后的光采!

 

所有回复
发表回复
你还没有登录,请先 登录或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