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培养学生合作精神
张晓欢发起了2019-07-25
0
回复
8
浏览

浅谈培养学生合作精神

城关镇南大街回民中心小学  张晓欢

教育和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是继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美德的需要,是未来社会发展的需要,更是提高当代青少年素质的需要。

众所周知,当代社会,孩子们的孤独感越来越重,特别是城市的孩子们,从小生长在钢筋混凝土构筑的空间里,生活在一个封闭的环境中,不合群的孩子越来越多;再者,独生子女在家里成了“小皇帝”、“小公主”,家庭对孩子娇宠和溺爱成为当前社会的一大弊病,孩子们“以我为中心”的意识越来越重。因此教育和培养孩子们的合作进取、团结进步的合作精神,成了我们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职责。那么,该怎样培养青少年的合作精神呢?我有这样一些实践体会。

一、教育和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首先要正确认识和处理合作与发挥学生个性,合作与竞争之间的关系

1. 正确认识和处理合作与发挥个性的关系。

正确认识和处理学生的合作精神和个性特点的关系,应该是:在发挥学生个性基础上进行合作和在合作中发挥学生的个性特长。这样的合作是和谐的合作,而不是简单的凑合。如帕瓦罗蒂那样,让高音通过对旋律的体现,对音符的把握,对乐章的理解,对内涵的表现进行“和谐”的处理,唱出高昂动听的歌曲。从而使自己成为世界大师级的高音歌唱家。

2.要正确认识和处理合作与竞争的关系。

教育和培养学生合作精神就是要让学生在合作中进行竞争,在竞争中提高合作的水平。也就是让学生们在竞争中相互学习,取长补短,达到新水平的合作,通过合作达到1+1>2的效果。决不能让学生在合作中产生依赖思想,而是在合作中竞争增长。

二、把教育和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作为一项系统工程来做

教育和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是一项系统的工程,要通过对学生“讲”,让学生“学”,以身作则树立榜样让学生“看”,组织各种活动让学生“做”,用各种手段“激励”学生,让学生“分享”合作取得成绩的快乐,纠正学生不合作的错误,养成合作进取的良好习惯,“有针对性”进行“科学指导”,让学生循序渐进地增强合作精神,善于合作的良好习惯。具体做法是这样的:

1.“讲”。就是要经常向学生讲身边合作进取的事例,讲我们伟大祖国团结合作在建设事业方面取得的成功的事例,科学技术等方面取得重大成果的事例,讲各族人民团结合作共同进步的事例等等,在学生心目中不断增加人类合作进取的感性认识。

2.“学”。通过课堂教学,让学生学到合作精神的内涵,加深对合作精神的理解。例如,在教学《一次成功的实验》一课时,特别向学生讲解,课文中三个小学生之所以使实验获得了成功,主要原因就是体验了在关键时刻要有团队的合作精神,服从安排,有先人后己的精神。这样在教学中渗透合作精神的教育,让学生们认识未来社会是一个竞争社会,也是合作的社会。没有极强的团队合作、相互学习的精神,仅凭个人很难做好一件事情。所以现在提倡合作学习,一起分享成功的体验。在教学如何回报父母的爱的活动中,我结合书本生活,引导学生选择阅读方向,合作学习,然后把搜集到的信息加以组合,即进行专题研究阅读。如《挚爱亲情》中,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分别阅读有关父爱,母爱,以及其他描写亲情的文章,并且摘抄下来,然后小组交流,分门别类,整理编辑。其中收录了《我的背影》,《我的母亲》,《一碗阳春面》等经典名篇。还有诗歌《妈妈的爱》。有一小组收集了许多老歌《妈妈的吻》,《好爸爸、坏爸爸》《外婆的彭湖湾》,还有则搜集了童话、童谣;有的小组推荐了电影《妈妈再爱我一次》,电视剧《母亲》等,学生通过合作阅读,积累内化大量的语言材料感受着,体验着,感动着,震撼着。不用说教,他们从中感悟到的东西可以够他们咀嚼一辈子。这就是合作的成果,教育的本义,教育的真谛。

3.“看”。教师自己要为学生树立合作的榜样。教师要通过自己与其他教师密切的合作取得优异的成绩,让学生对合作精神的理解更加实在。

4.“做”。要有意识的安排一些活动让学生在学习中,在生活中,在游戏中亲身与伙伴进行合作,与老师合作,与家长合作,让学生亲身体会到只有合作的好才能取得更好的成绩。只要很好的合作,就能获得合作效应。

5.“激励”。人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性,就是在前进的过程中需要得到鞭策和鼓励,因此,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同培养其它良好习惯一样需要不断地给予激励,需要对学生的进步给予肯定,需要通过奖励的方法不断调动学生培养合作精神的积极性。

6.“纠正”。还要注意纠正学生的错误。在培养学生合作精神的过程中,同学生们的其他活动一样,都会有一些错误发生。如有些学生的任性不愿与其他同学合作;有些同学爱出风头,与别人合作的不好;甚至于有些同学喜欢打架不能与别人合作等等。我们应该认识到发生这些错误是正常的,给予必要的纠正,就会得到妥善的解决。通过纠正错误的行为,让学生们在理解合作的重要性中,树立合作精神的目标,这样会使学生们少走弯路,进步得更快。

7.“分享”。与学生共同分享合作所取得成果的快乐,共同感受团结进取获得成就的快乐。形成合作习惯就一定会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同学之间良好的合作能产生更好的效果,让同学们都能分享到其中那不一样的快乐,不一样的幸福。并且由此总结出合作的重要性,产生团结合作共同的兴趣,增强合作进取的信心。如在校能力赛时,我班所选出的5名学生就是在合作中发挥各自的特长,并有机结合在一块,取长补短,因此取得了年级第一的好成绩。让学生体会到应该如何相互合作,让学生知道取得这样的好成绩不是一个人的力量,而是大家合作的结果,也只有密切的合作才会取得好的成绩。让大家共同分享合作带来快乐的同时,进一步强调合作的重要性,增强同学们树立合作精神的信心。

8.“有针对性”。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同其他工作一样,要有针对性地进行,要了解和掌握学生的不同特点,进行不同的指导。如组织活动时在人的分配上,在活动项目的安排上等方面都要考虑学生的不同特点进行合适的组合和安排。即,既要针对本年级同学的普遍性问题组织活动,也要考虑到个别同学的特点进行特殊的安排,不能落下一个学生,让每一个学生都融入到培养合作精神的队伍中。

9.科学指导。在指导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活动中,教师要做到指导科学。既要考虑培养学生合作精神的重要性,又要考虑学生的适应性;既要让学生学又要让学生做;既要重视校内教育,又要重视校外教育;既要发挥教师的作用,又要发挥家长的作用;既要认真指导,又不能管得过严;既要放开让学生做,又不能撒手不管;既要对学生进行合作精神的教育,又要同时做好其他方面的教育工作;教师既要参与其中,又不能作一般的成员;既要考虑大多数同学的需要,还要根据情况照顾到个别学生的要求;既要有全班的统一活动,又要有分组的活动;要说做结合,表扬与批评结合等等。这样进行科学指导,会更好更快地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10.“循序渐进”。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既然是一项系统工程,那就需要分阶段实施,循序渐进地进行。也就是在培养学生合作精神中进一步树立学生的团队意识,发扬集体主义精神这是个总目标。在不同的时期,不同的阶段要有具体的目标和方法。通过不同阶段目标的实现,逐步培养学生们的合作意识,提高学生们的合作精神。制定的目标不仅要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还要依据学校总的工作计划,针对不同阶段学生的学习任务,同时还要有实施计划,以使目标的实现有可靠的保证,使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活动上下衔接有序进行,不断进步。

综上所述,正确认识和处理合作与发挥个性的关系,正确认识和处理合作与竞争的关系,把教育和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作为一系统工程来做,对学生“讲”合作进取的事例,在学生的心目中不断增加人类合作进取的感性认识;教师做榜样让学生“看”,让学生对合作精神的理解更加实在;安排各种活动让学生“做”,让学生亲身体会合作的效果;运用激励手段不断调动学生培养合作精神的积极性;注意纠正学生错误,让学生少走弯路,进步更快;与学生共同分享合作取得成果的欢乐,增强学生树立合作精神的信心,有针对性的让每一个学生都融入到培养合作精神的队伍,进行科学指导,就一定会使培养学生合作精神的活动产生良好的效果,在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的孤独的“小皇帝”“小公主”们也一定会融入集体,一定会在班级、学校、社会、祖国这个大家庭里茁壮成长,团结合作精神一定会在他们幼小的心灵里生根发芽开出鲜艳的花朵。

未来的世界属于他们,我相信懂得合作的孩子们会把我们的祖国建设的更美好!

                                         

发表回复
你还没有登录,请先 登录或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