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教师成长学院
王松霞发起了话题2019-07-26
1
回复
11
浏览

                                               攀登,攀登,赏万山风景
       7月23日,闫学班学员随闫学导师继续深入学习高阶阅读教学,大家再一次见识了导师浩瀚如海的学识,沉稳大气的教学风采。观她做课,听她的报告,如观泱泱江水,波光荡漾,浮光跃金;如攀苍苍云山,峰峦雄伟,峰光无限……
      首先,闫师执教《临死前的严监生》,她带领学生攀爬三座大山。
     第一座山:临死前的严监生是什么景象?他是什么心情?学生找到“两个手指”“三次摇头”后,闫老师引导学生以常人的思维猜测“两个手指头”所包含的意思,然后验证,解密他的心理变化,“由失望到焦急生气直至绝望。”“两个手指头”竟是严监生嫌多点了一茎灯草,这真是令人匪夷所思。“两个手指头”成为严监生的人生标签,成为学生心中印象最深的标志。闫师善于引领学生发掘文本内容,鉴赏经典元素“两个手指头”的内涵。在这个阶段,导师利用学生的思维差异激发他们,产生思维的碰撞和火花,表达自己,不着急去驳倒别人,给别人思考的机会。倾听别人,改变自己,达成目标。
       第二座山,严监生是什么样的人?闫老师引导学生概括严监生的人物形象,学生产生了“节约”和“吝啬”之争,闫老师充分尊重学生的思维,倾听孩子们的发言,发动他们全体表决,并链接了3个严监生的教学资源,帮助学生佐证自己的观点,借助“严监生只给小儿子买几个钱的肉”“严监生饮食不进,骨瘦如柴,也不舍得买人参”,学生自然而然的发现了严监生看重钱财胜过生命,是个吝啬鬼,大家达成共识,并总结出小说夸张的讽刺手法。闫师赞赏孩子们:学生在倾听同伴发言后,改变了自己的观点!这是课堂上最可贵的学习力!
       第三座山:严监生只是个吝啬鬼吗?导师再次链接《儒林外史》的小说资源,读严监生痛丧前妻王氏及叮嘱儿子的两个老舅帮忙照顾儿子的选段,学生发现严监生温情和人性的一面,继续挖掘示金克木先生模拟严监生写的自述,值此时刻,严监生丰富立体的人物形象鲜活地站立在大家眼前。导师对学生充分闫师深刻的文本解读能力,多维度解读,收获丰厚。这正是导师一贯倡导的方式:我一定要带着孩子们达到思维的高处,这就是高阶阅读的核心所在!借用中原名师谢瑞莉老师的即兴之作表达心情:
经典人物严监生,
思维碰撞绽火花。
动作神态夸张化,
一波三折探心里。
倾听同伴共分享,
多维解读收获丰。
高阶阅读巧落地,
形象立体记心间。
导师随后做专题报告《上一节高阶阅读课》,进行专业解读,给予了满满的干货。所谓高阶阅读,是指学生在阅读活动中·对文本的理解、使用、评价、反思和参与等阅读能力,能够超越在同一时空维度同龄学生的平均水平,在阅读情境、阅读文本和同读策略上表现出更加丰富多元与灵活多变的适应性,体现出更有深度与高度的思维发展水平。高阶阅读的一、多层面梳理信息,提高高阶阅读能力。通过解读名篇《火烧云》《夸父逐日》传授文本信息的检索与定位。二、多维度发掘文本内容,提高高阶阅读能力。1、通过童话名篇《卖火柴的小女孩》的火柴展开文本经典元素的确认与欣赏。2、站在珍珠鸟的立场,解读文本核心元素的审视与生发。3、透过夸父的逐日行动,表现文本重点细节的聚焦与透视。三、培养高阶思维的策略。导师把自己研究所得倾囊相授,学员们倾心向学,不知不觉已至正午,仍然意犹未尽。问道之心越发炽烈。
     闫师,小语界一片壮丽河山,方才观赏过漫江碧透,又惊艳眼前万山红遍,前方尚有辽阔雪原,我们跋涉,我们攀登,我们热切期盼更多的美。攀登很美,脚下就是远方……

所有回复
发表回复
你还没有登录,请先 登录或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