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比脚更长的路 没有比人更高的山
赵艳芳发起了2019-12-28
0
回复
13
浏览

没有比脚更长的路   没有比人更高的山

——许昌市三名工作室主持人高级研修班学习心得

襄城县城关镇中心路中心小学    赵艳芳

“如果远方呼唤我,我就走向远方。如果大山召唤我,          我就走向大山。” 三名工作室主持人(助理)浙江师范大学高级研修班培训学习,就是大山,就是远方,就是我们追寻的梦想。

有一种平台,如果你不积极主动参与,就不会知道精彩纷呈。感谢许昌市教育局尽心组织安排的这次三名工作室主持人(助理)浙江师范大学高级研修班活动,为我们搭建了一个高端的学习平台。浙派名师精深的教学思想,精湛的教学技艺,堪称国内中小学教师的一面旗帜。特别在名师工作室建设、活动开展方面更是独树一帜,成果丰硕。五天以来的学习内容精彩纷呈,课程安排的丰富密集,从幼儿园到高中,各个学段全部涵盖。聆听8场专家讲座,实地参观学习3个工作室建设情况。五天的学习,可以说是知识的盛宴,精神的饕餮大餐。美好的时光总是短暂的,不知不觉,五天的培训已经结束。我们的头脑受到了洗礼,思维受到了冲击。在不断的思维碰撞中蜕变,拔节成长。虽然培训结束了,但正像市中小学教师培训中心黄主任说的那样,意犹未尽,回味无穷……

每一位专家、教授、工作室主持人都有自己的见解、自己的特色,自己的理念,自己的风格,阮高峰教授高超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让我们叹为观止,资源收集与处理方面的很多小技巧,我平时闻所未闻,比如:资源专题网站,搜索小技巧,有道云笔记,教育资源百度文库,之江汇教育广场,维基百科,视频下载利器有维棠、硕鼠,视频水印处理、图片水印处理等;林一钢教授的课题研究之南,有高度,有深度;闫学老师的5个叩问:你是否把教师这个工作当作事业,而不是一个职业?你是否能够不断突破自我,不停地去拓展新的发展疆域?你是否能够耐得住寂寞,至少沉潜数年,打造自己的专属教育品牌?你是否能够拥有自觉意识主动出击,不断在没有机会的情况下给自己创造机会?你是否能拥有博大的视野、胸怀和格局,将心神聚焦在美好的事物上?直击心灵,引人深思;俞正强老师大道至简,返璞归真,他把老师专业成长划分为5个阶段:一是讲规矩阶段即关注课堂组织以规矩为本。二是讲教材阶段即读懂教材以教材为本。三是教知识阶段即把教材作为参考以知识为本。四是想学生阶段注重生成以学生为本。五是筑师魂阶段学生理解老师。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却又颇具说服力;周红星老师的勤奋执着,独辟蹊径的教学方法,让人赞叹;宾虹小学优雅温馨的环境,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充满诗情画意的工作室,让人流连忘返,更有知性优雅,温婉沉静的滕闽军校长,让人深深折服……五天的学习,我们徜徉在知识的殿堂里,先进理念的王国里,犹如春风拂面,温暖人心;犹如皓月当空,照亮前行的道路;犹如大江奔腾,裹挟着你顺流而下。

有一种学习,如果你没有痴迷投入,就不会豁然开朗。听课中,我们聚精会神,唯恐漏掉一个知识点,抓拍抓记,手机内存快不够用了,笔记本快记满了。和专家互动时,我们积极举手发言,珍惜每一次和专家面对面交流的机会。交流研讨时,我们视野开阔,各抒己见。美篇做了一篇又一篇,感悟写了一段又一段,课下研讨一次又一次。就在这样的氛围下,不知不觉,我们在拔节成长!

如果不是听阮高峰教授的讲座,我不会知道视频上的水印如何去除,其实这也是我在制作教学课件时一直困扰我的问题,听阮老师一讲,迎刃而解;如果不是听林一刚教授的课题研究讲座,我至今还把课题研究当作神秘莫测,高不可攀的东西。林教授从卖菜阿姨谈起,让我知道研究在生活中无处不在,在教学中无处不在,但必须要找准研究切入点,确定研究方向,找到恰当合适的研究方法,以阅读实践作为支撑,研究才会有成效,有实效;不是俞正强老师娓娓道来,我怎么知道自己处在教师成长的哪个阶段,怎么为自己定位,怎么定提升的目标呢?我怎么知道原来我们对工作对学生的爱都是有条件的“如果爱、因为爱”。从现在起,抛弃杂念,抛却功利之心,做一件自己喜欢的事,和志同道合的人,一路前行,真正做到“即使爱”;如果不是蒋金崇、周红星、朱昌元三位教授关于工作室的建设、活动开展的介绍,我怎么能够理清思路—— “组织读书活动,丰富学养;立足课堂锤炼,提升能力;开展专题研究,积累成果”等途径,引领团队成员在实践中锤炼,在研究中成长,在合作中前进呢?怎么知道 “读书修炼×课堂锤炼×专题研究” 是名师修炼的最好途径呢?如果不是听闫学老师讲座,我怎么会暗下决心:从今天起,读书学习,开阔视野。从今天起,潜心写作,锤炼自我。从今天起,创造机会,主动出击。从今天起,把工作当做事业,精益求精。从今天起,不断突破自我。我有一个教育的愿景,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这次学习让我豁然开朗,让我醍醐灌顶,让我如梦初醒。

有一种苦果,你没有咀嚼品尝过,就不会知道痛并快乐着。“成功的花,人们只惊羡她现时的明艳!然而当初她的芽儿,浸透了奋斗的泪泉,洒遍了牺牲的血雨。” 看每位专家的成长道路,哪一个不是锲而不舍!哪一个不是坚定执着!哪一个不是负重前行!他们的一篇篇论文,一本本专著,一节节高效优质的课,一个个丰硕的教学成果,无不浸透着他们的汗水、努力、心血!印象最深的是闫学老师,她毕业于济南大学,从教27年,潜心钻研教学,博览群书,笔耕不辍,写出了《牵着河边的马》、《教育阅读的爱与怕》、《跟苏霍姆林斯基学当班主任》、《小学语文文本解读》等著作,这中间,付出的心血、汗水,常人难以想象体会。还有周红星教授,为了上好一节课,为了一个幻灯片,跑到上海世博园只为了拍摄一个教学中需要用得到的图片,有这种孜孜不倦、精益求精的精神,怎会不成功?几天来,我思索着,痛苦着,我自认为我不是名师,只是多少有些教育情结罢了。我思索今后教育的路该怎么走,成长的路该怎么走。痛苦着自己知识的单薄,教学水平的低下,研究能力的欠缺。几天来,我逼着自己听、记、悟,写反思,写感悟磨练自己。我给自己定下目标,每天一篇,哪怕寥寥数语,只要我动笔了,写了,这就是进步。学习思索,写作的过程不是轻松的,甚至有点儿痛苦,但看到一篇成型的文章时,又是快乐的。这几天的学习是痛并快乐着,今后个人提升,磨课研课,专题研究、工作室的活动开展等,也应该是一个痛并快乐的过程吧。

有一种信仰,你不执着坚定,就不知道任重道远。王国维在《人间词话》说: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我们做工作室工作,带领一群志同道合的人,磨课、研课、开展课题研究,写论文等等,必定要经过这三种境界。登高望远,苍茫辽阔,找不到研究的方向,找不到努力的方向,迷惘困惑;为伊憔悴,热爱教育事业,愿意为他付出,耐住寂寞,培训学习,阅读写作,潜心锤炼,摸索出前行的道路;孤灯阑珊,研究之路注定是不平坦的,人会越走越少,坚持下去,就会看到追寻的美好,就会看到地平线!我想,闫学、俞正强、周红星、林一刚等专家、教授,他们的成长,也应该大体如此,但和他们相比,我们差的太多,然“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他们的人生经历,他们的蜕变成蝶,无不告诉我们:读书写作、思索研究是教师成长的基本途径,然而,持之以恒、淡泊名利、潜心钻研却是成长之根源。

没有比脚更长的路,没有比人更高的山。前方的路或许平坦,或许坎坷,只要我们一步一个脚印,努力提升自我,在县教体局的引领下,发展工作室,带领工作室成员一起成长,坚定地走下去,一定会让我们的工作室真正成为名师展示的舞台,骨干培养的基地,教学示范的窗口,科研兴教的引领,教育改革的论坛,不辜负领导的重托,不辜负领导的厚望。

发表回复
你还没有登录,请先 登录或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