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你发现语言密码》教师运用
襄城县文化市场中心小学 赵艳芳
作文是一项创造性的、艰巨的脑力劳动过程。作文教学作为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历来是语文教学的难点。,作文教学就是我们语文老师的老大难。感到棘手头痛,也是学生最不愿面对的一项功课、作业。
平时,自认为作为语文老师,已经很注重对写作方面的培养训练。出力不讨好。但还是总感觉学生不得法、不入门。
直到拿到手娟娟老师的《教你发现语言密码》这本书,我的困惑迎刃而解:学生作文不得法、不入门,没有提高,主要原因在于我们语文老师并没有真正摸索透语言的密码、习作的诀窍。《教你发现语言密码》几乎涵盖了小学习作的所有知识点及训练方法、运用方法。最重的是,非常接地气,没有什么高深的理论,对孩子们的习作具有指导性的意义。无论是学生认真阅读,能从中学会写人、写事、写物、写景等方法,家长细细阅读,学会如何在生活中捕捉习作训练点,于润物无声中引导孩子习作,再也不用为孩子的习作发愁。老师用心研读,为每一个类型的习作都能找到实用的教案,如何在课文中找到语用训练点,并运用娟娟老师的习作小妙招来一试身手!
今年,我教的是六年级语文,于是,我在课文学习中总是有意无意地渗透一些习作知识,利用娟娟老师的方法,一个词语运用的训练,一个段落结构的训练,一种写作方法的训练,一种修辞手法的运用,等等,潜移默化。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语句段运用”,其中一个训练点是:写人物说话时,可以不用“说”来表达。读句子,仿照着写一写。这个训练点在于用不同的词语来代替单一的“说”,增强语言表达的丰富性。如:清明节前的一个晚上,我又漫步在广场上,忽然背后传来一声赞叹:“多好啊!”;“我还没有完成作业,不能和你一起出去玩了!”我婉言谢绝了小伙伴的邀请。这两个句子分别用“赞叹”、“婉言谢绝”代替了“说”。其实不仅仅是用不同的词语来代替“说”,还有说话人的位置,也是一个训练、习作的难点。虽然平时一直强调说话人在前、说话人在后、说话人在中的区别呀、标点符号的变化呀,但是学生就是分不清,很容易混淆,更别说自如地运用了。我就利用《教你发现语言密码》“语言描写法2”说话人的位置这一个篇章,对学生进行训练。
首先出示说话人在前、说话人在后、说话人在中的例句,让学生观察有何不同,标点符号有什么变化。学生观察得出:
1、说话人在引语前,它后面一般应该用冒号,而不应该用逗号。
2、说话人在引语后,它后面要用句号。
3、说话人在引语中间,前后的引语是一个人的话,它后面要用逗号。
又出示三句话:
我不回家了,她说___今天很忙
她说___我不回家了,今天很忙
我不回家了,今天很忙。 她说__
让学生试着为三种不同的说话位置加标点符号。在正确加标点符号的基础上,试着把三句话中的“说”换一换。出示提示:有说的意思的词语:喊、叫、答、吼、辩解、道、应声、呼喊、抱怨、诉说、嘟哝、念叨、辩论 议论 讨论 商谈……要根据不同的语境灵活运用。
学生根据对话内容,灵活运用:
“我不回家了,”她嘟哝道,“今天很忙!”
她抱怨起来:“我不回家了,今天很忙!”
“我不回家了,今天很忙。” 她唉声叹气。
这样一比较,句式灵活,内容生动,语言的丰富性也大大增强。
然后又让学生自己说句子,自己变化说话人位置及用不同的词语来代替说。同桌之间互相说一说,前后座之间说一说,说给大家听。
经过充分的练习后,又提高一个难度,让学生运用“语言加法”,通过神态+语言、动作
+语言、或动作+神态+语言等方法,在情境中学习对话描写。我采用了娟娟老师的训练例子:情境一:妈妈批评爸爸抽烟,爸爸辩解。情境二:我劝爸爸戒烟。
附:训练片段
我的爸爸喜欢抽烟。所以,他牙齿乌黑乌黑的,手指也被烟熏黄了。
有一天,我正津津有味地看书,突然觉得眼睛火辣辣,睁不开了。这时鼻子闻到了一股香烟的焦味,原来爸爸又抽烟了。
“哼,爸爸真是的,在空调房吸……”我自言自语,决定让爸爸戒烟。
然后,我不管三七二十一,一步窜到爸爸跟前,一把夺过爸爸手中的烟,把它扔到马桶里去,边做鬼脸边拍手:“ 哈哈,吸不成了吧,吸不成了吧!”爸爸见了,非常生气,“骂”道:“你这个小丫头,倒管起老子来了!”不过一会儿,他又从口袋里抽出一支烟,在我眼前晃晃,笑嘻嘻地说:“哈哈!你那招没用,我还有烟呢!”
他这句话气得我干瞪眼直跺脚。
《教你发现语言密码》书中第四部分:课文迁移密码中介绍了10种方法,1、补,2、续,3、仿,4、改,5、比,6、延,7、评,8、组,9、联,10缩。在教学中,随处随时都可以运用到。比如:《草原》:“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请你展开想象,写写当时话别的场面。(补)《古诗词三首》:《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每一句诗都是一幅画。请想象每一副画面,描述夏天的雨。注意运用拟声词描写雨、雷、风。(改)《开国大典》:读读写阅兵式部分,揣摩课文是怎样描写这个场面的,结合生活实际,写一个活动的场面。(仿)《穷人》:桑娜和渔夫在日子难熬的情况下,收养了故去的邻居的两个孩子,接下来会怎么样?发挥想象,创编生活故事。(续)等。
在教学《草原》一课时,课后习题中有这样一道题:“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你从课文哪些地方体会到了“蒙汉情深”?生活中你也有过与别人惜别的经历吧,和同学交流。第一个问题同学们都能从文中找到答案,但第二个问题,大家沉默不语,无论如何启发引导,就是打不开孩子们的思路。我就从自己的亲身经历说起:9月份,儿子也要开学,离开我去上大学了。十几年了,一直没有和儿子分开过,现在,一下子离家几千里。儿行千里母担心呀!看着儿子渐行渐远的背影,我真的是泪如雨下!给学生讲着讲着,忍不住就掉下眼泪!还念了一首我写给儿子的诗:
秋天
是个离别的季节
伴着飒飒的秋风
翩翩的落叶
开学季悄然而至
吾儿即将出发远行
一路追寻
追寻知识
追寻梦想
追寻美好
留给父母的
背影
背影
不舍
不舍
牵挂
牵挂
突然明白
人生就是一段段的告别
告别莺歌燕舞的暖春
迎来骄阳烈日的酷夏
告别硕果累累的金秋
迎来白雪飘舞的寒冬
和无忧无虑的孩提时代说再见
转身看到旭日东升
朝气蓬勃的少年也逐渐长大
青年的光芒万丈 热情似火
似乎眨眼间已含蓄稳重
温馨又从容的
老年
又在哪里向你招手
告别 是结束 是开始
告别幼稚 走向成熟
告别痛苦 迎接幸福
告别虚伪 变得真诚
韶华易逝 物是人非
告别一段无望的爱情
告别渐行渐远的友情
告别逝去的亲人
告别曾朝夕相处的同事
我们最终都要远行
最终都要与稚嫩的自己告别
告别是通向成长的苦行之路
在这样的情境下,孩子的生活经验、生活情感被激发出来,第二个问题迎刃而解。课堂交流气氛热烈。然后又让孩子们写下来。
训练片段:
吴宇轩:我有一个好朋友,也是邻居。我们两个上学、放学、玩耍、学习都在一起,可以说是形影不离,最重要的是,他学习比我好,经常在学习上帮助我,鼓励我努力学习。
可是有一天,他突然对我说:“今天,这也许是我们最后一次见面了……”我疑惑地看着他,心里琢磨着:什么叫最后一次见面了?他要去哪儿?我们来到操场坐下,他看着我疑惑的双眼,笑了笑,很伤感地说:“爸爸要去外地上班,我们明天就要搬走了,要到许昌去了。以后,咱们两个就不能一起上学,一起玩耍了!希望你能记住我,去许昌了找我玩!”我有点茫然,,过了良久,才说:“你要走了,还回来吗?回来记得找我。”我们在操场聊了很久很久,夕阳把我们俩的影子拉得很长很长……
张晓佳:我的爸爸妈妈在外地打工。只有每年春节才回来,我才能见他们一面。春节总是那么短暂,转眼妈妈爸爸又要出门打工。记得有一次我送爸爸妈妈一起去汽车站,一路上,爸爸妈妈不停叮嘱我在家要听爷爷奶奶话,好好学习,照顾好弟弟,我还觉得真啰嗦!到了车站,妈妈不停给我整理衣服,头发,说:“佳佳,你也快长成大闺女了,要自尊自重,努力学习,将来考上大学,有稳定的工作,不要再像我们奔波打工!”当爸爸妈妈坐上汽车,车门关上那一刹那,我的眼泪夺眶而出,我多么希望爸爸妈妈还在我身边唠叨我呀!爸爸不停给我挥手,嘴里不知说着什么,妈妈甚至拍着车窗玻璃,大声地呼喊:佳佳,佳佳,记着招呼好身体,吃好饭,有什么事给我们打电话!我更憋不住了,嚎啕大哭!妈妈也在抹眼泪!
汽车越开越远,我站在原地,呆呆地望着远去的汽车,心里空落落的,我不禁在心里喊:爸爸妈妈,你们什么时候再回来一趟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