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谆,一位传奇老人,一位令世界瞩目叱咤风云的民族英雄。他的一生都和中日关系这个宏大命题牵连在一起,在这个历史过程中,他以个人的勇气、自尊和作为,彰显了一个普通中国人所能达到的人性高度。他是民族的骄傲,襄城的骄傲,更是襄城书画界的骄傲。
万分感激文麒先生的引见,让我此生有幸拜访了耿老,近距离感受到了耿老温和儒雅的气度和修养。在跟他老人家的交谈中,他一直称呼我陈老师,并说出了对教师职业的尊重和期望。那一刻,我一黄毛丫头霎那间有一种神圣的职业骄傲感,对耿老更肃然起敬,似乎一下子领略了英雄的真正含义。
更荣幸的是耿老赐予了我几幅墨宝,那年他九十四高龄,拿笔已经颤颤巍巍。
让我们再一起用心了解耿老不平常的一生,深表对耿老的敬重之情。
1914年11月6日,耿谆出生于河南省襄城县北大街的一个书香门第。幼年时家遇土匪劫掠致贫,仅读私塾4年。1932年夏,国民党15军在襄城县征兵,耿谆应征入伍,先后参加了著名的忻口战役、中条山战役和豫中会战等对日作战,历任文书、少尉排长、营部副官、上尉连长等职。
1944年5月,时任连长的耿谆率部参加洛阳保卫战。面对数倍于守军且装备精良的敌人,“勿待援军,死守洛阳”, 全连70余名官兵战死,耿谆因腹部、背部、左脚等多处受伤被日军俘虏。1944年8月初至1945年6月,耿谆同近千名中国战俘和平民成为日军的强掳劳工,在日本秋田县花冈町为一家名为鹿岛组的日本公司做苦役,每天劳动16个小时,受尽了折磨和屈辱。
面对半年内两百余人死难的惨状,为捍卫民族尊严,身为劳工大队长的耿谆挺身而出,率领700余名中国劳工于1945年6月30日深夜发动了震惊世界的“花冈暴动”, 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历史上写下了令世人赞颂的英雄凯歌。
在谋划暴动期间,耿谆等人为使两位对中国劳工比较友善的日本监工不被伤害,冒着暴动信息走漏的风险,推迟暴动三天。他生前曾自豪地说,花冈暴动没有枉杀一个日本人。这和日本侵略者滥杀无辜的暴行形成鲜明对比,被剥夺自由和人权的中国劳工的纪律严明和善良,照亮了黑暗年代的人性之光。
这场被誉为“中国人在日本本土打响的唯一一次抗战”,遭到日本军警的残酷镇压,有115名劳工惨遭毒打、凌辱和虐待致死,耿谆等12名暴动主要成员被捕入狱。耿谆被日本秋田县法院判决死刑,后由于日本战败投降,他才幸免于难返回襄城老家。
这一事件的日本肇事者战后被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判罪,这是唯一一例被国际法庭判为战争犯罪的迫害中国劳工案,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在日本本土发生的唯一一次中国劳工暴动,它成为中国人反抗日军残暴的标杆。在中国和日本,出版的耿谆传记、有关花冈暴动的文学作品数十种之多;在日本有花冈暴动题材的舞台剧,在中国有为花冈暴动拍摄的电视剧和电影。在我县,有耿谆故居纪念馆、耿谆汉白玉浮雕纪念像和建在湛北中学院内的“花冈义举永垂不朽”纪念碑。
1989年12月,耿谆联合在世的花冈劳工,向当年迫害中国劳工的鹿岛组(现日本鹿岛建筑株式会社)郑重提出了三项要求:一是向“花冈惨案”罹难者遗属和幸存者谢罪;二是分别在日本大馆市和北京建立花冈烈士纪念馆;三是向“花冈事件”受难者经济赔偿。
在鹿岛建筑株式会社拒不认罪的情况下,1995年6月28日,耿谆作为首席原告,与其他11名花冈暴动幸存者一起,把它告上了日本东京地方法院。这一事件被称为“中国民间对日索赔第一案”。在他们的诉讼请求被驳回后,耿谆等又向东京高等法院提起上诉。经6次开庭后,2000年11月29日,花冈诉讼以和解告终。被告日本鹿岛公司发表声明,再次否认虐待中国劳工的罪行,声称其“捐出金”不含赔偿性质。耿谆认为 “和解条款”不能接受,发表《严正声明》表示:和解对耿谆无效,拒绝领取“捐出金”,并严词谴责和抗议鹿岛公司。尊严永远比金钱更重要,作为一个抗战老兵,耿谆以他自己的身体力行为中国人的民间索赔做出了典范。
耿谆一生酷爱书法,他的作品传统功力深厚,蕴涵了深刻的爱国情怀和浓郁的民族精神。河南美术出版社曾出版《耿谆书法选》;《书法报》《书法导报》《中华书画家》等专业报刊发表和推介过他的作品。他还多次参加国家级书法展览,作品赠送过许多国际友人,受到社会各界和藏家的好评;中国抗战纪念馆、四川建川博物馆、东坡碑林、八七碑林、柏宁冈等地都有他的书法作品刻石。2008年,汶川地震发生后,老人就用义卖书法作品的方式向灾区人民捐款。在日本遭受地震、海啸和核泄漏的重大灾难时,耿谆也深感痛心。 他爱恨分明,把对日本军国主义的仇恨和对日本人民的同情分开。为了表达对日本灾区人民的关爱和祈福,他不顾重病,一气呵成书写下10幅书法作品。这些作品在北京进行拍卖,筹集的款项通过中国慈善总会捐赠给日本灾民。
老人书法内容也是他人格的真实写照:学无止境、上善若水、厚德载物。
有人给他汇寄的润笔费,他也都捐给了社会公益事业,自己过着简单和朴素的生活。经历了多舛人生的耿老,心情平静得像一潭秋水,澄澈无波,其胸怀更如大海一般开阔无际,容纳百川。
耿谆先生已经离开我们八年了,但他闪光的精神却永驻在后辈的内心深处,伴随我们成长终生。
再一次感谢文麒先生,通过你的文字你的画和引见让我认识了真正的民族英雄,更让我的小世界打开了一扇窗。此后,清风徐来。
——襄城县幼儿园 陈丽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