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儿子入园五天了,每天晚上睡觉前就哭,早上醒来也哭,送的时候也哭,但是下午接孩子的时候老师说这一天很好,没送幼儿园以前是一个特别调皮,特别开朗,特别爱说的孩子,但是这几天观察回家后不爱说话了,好像变了一个人,甚至还发烧。在幼儿园里到底发生了什么呢?
家长的猜测:
1、老师虐待我家孩子了?
2、我家孩子被别的小朋友欺负了?
其实孩子身上到底发生了什么呢?
其实,这是孩子的适应能力在作祟,当孩子来到了一个新的环境都要有个适应环境的过程,有的孩子适应的比较快,有的孩子适应的相对慢。每个孩子都有不同长度的适应期。
孩子适应期的类型:
瞬间适应型
有个别宝宝,第一天进幼儿园就开始玩,正常吃饭睡觉,简直就跟来到自己家里一样。表现好的让家长吃惊。这类孩子的共同点,那就是以前就不依赖父母,对陌生环境不焦虑。大多数这类孩子都是家里有阿姨带,但阿姨换过几次,孩子对阿姨也不怎么依赖。
这种适应性超强的孩子有成长环境的因素,更多的是天性。可遇而不可求,赶上了,家长偷着乐一下就好啦。
消极慢热型
表现形式为比较安静,不做无谓的反抗,但一开始很不合作。虽然不大哭,也不怎么闹,可是却自己躲在角落里,不参与集体活动。后来才渐渐地融入到小朋友的圈子里。这类孩子平时就很慢热,家里如果来客人和她打招呼,她就会紧张地躲起来。但如果客人不理她,她就会自己偷偷跑出来偷看人家。
慢热的孩子一旦熟悉环境,接下来的事情就不用担心。因为慢热的孩子是谨慎而喜欢自己做判断的类型。给这种孩子一个让他感觉安全的状态,让他们自己观察周围,效果会比强迫他进入角色好很多。
反应滞后型
很多两三岁的宝宝,刚去幼儿园会颇兴奋几天,看上去仿佛是瞬间适应型的孩子。正当家长的情绪处于惊喜中夹杂着沾沾自喜的美好状态中时,小恶魔天性发作,突然就开始哭闹起来,抵死不去幼儿园。这种孩子常常机灵活泼喜欢新鲜事物,所以一开始是新鲜感带来的兴奋。过几天难免觉得幼儿园束缚自由,没有家里来的自由自在。
这种孩子问题也不大,虽然会给家长造成点心理波折,但第二次适应也不会太久。家长只要耐心引导,温和地坚持送,一般来说问题就不大了。
雷厉风行型
这类孩子发刚进园的时候每天都哭,饭也不好好吃,觉也不好好睡,发起脾气来不遗余力。但其实这类型孩子的脾气只是开门三板斧,来得猛烈,去的更快。还没等家长发几天愁,自己就乐呵呵地融入到幼儿园的生活中去了。
这类宝宝平时活泼好动,健壮开朗,家长可能会比较乐观,觉得一定能顺利入园。所以,当宝宝哭闹的时候,难免会想到“是不是幼儿园有什么问题?”。其实这类型宝宝是没关系的,常常是第一天还哭着不肯进园,第二天就闹着不想回家了。
定时哭闹型
很多孩子白天在幼儿园乐不可支,只在某几个特定时刻哭闹起来。如进园的时候,睡觉的时候,家长来接的时候。最多的状况是孩子一天都开开心心的,一见到父母马上就嚎啕大哭起来。前一秒钟还在班里乐呵呵地奔跑,后一秒钟就泪如雨下可怜巴巴。
这种宝宝其实只是爱撒娇,家长要提前反复告诉孩子幼儿园的情况,如可以和小朋友玩儿,爸爸妈妈早上送,晚上接。中间的时间有问题和老师沟通。因为情商高的孩子感情需求也强烈,所以爸爸妈妈一定要事先把功课做足。
长期哭闹型
这种孩子最难办了,就是传说中罕见的,能哭上一个学期的那种孩子。这类孩子往往是平时家里比较溺爱,或者有过送幼儿园失败经历的孩子。这类孩子的一大问题就是根本不想去幼儿园,就愿意在家里过随心所欲的生活——而前几类孩子都还是既不适应也很期待的。这类孩子脾气大,因为觉得只要自己发规模足够大的脾气,天下就没有搞不定的事儿。可这类孩子抗压能力却不强,因为从小到大没有人违抗过这小皇帝的命令。幼儿园的新鲜生活对他们来说完全就是受罪,所以进步缓慢,适应的时间长。
当然,也有一部分孩子是因为受到了不公平的待遇。除此之外,大部分长期哭闹型孩子,都是家庭教育与集体生活要求偏差太大造成的。所以家长一方面应该思考一下平时的教育,一方面也应该进行一些针对性的训练(如周末多和别的孩子接触,在家中进行一些纪律训练)。对于一个在家里所以不二的小皇帝来说,突然这世间多了很多“不”字是非常残忍的事情。所以虽然孩子很大问题在于缺乏纪律和原则意识,但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家长只要温和而坚定地帮助孩子就可以了,既不用发脾气,也不要轻易半途而废。
不同类型的孩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