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只是辅助工具,既然是工具必须使用得好,才能得到好的效果。在实践过程中,要将信息技术与幼儿园各个方面深度融合,实现助力管理、助力教学、助力家园合作的目标。1.优化幼儿园管理。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通过信息技术优化幼儿园管理是关键,具体做法:第一,全面提升硬件水平,适应教育信息化新时代。基础设施建设是幼儿园加强信息化应用的关键。为了加强教育监管力度,例如,幼儿园可以引入一键报警系统,并且配置先进的网络监控系统,有利于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同时,建立信息化控制室,幼儿园园长及管理层可以通过监控画面及时了解各个部门及各个教室的情况,一方面可以提升整个幼儿园的工作效率,另一方面则是对幼儿教师工作的有效保护。另外,还可以建立教师电子备课室,配置各方面基础硬件设施,从而为师生构建更加智能化、舒适化的操作环境。第二,以信息技术为支撑,建立信息管理平台,完善电子成长档案。电子成长档案需要结合园长、幼儿教师、幼儿保健员、后勤工作人员不同性质有针对性地建立工作档案,从而实现精细化管理目标。同时,还要建立幼儿电子成长档案,包括幼儿个人信息、幼儿相关作品、幼儿学习评价信息、幼儿学习活动记录等。当孩子们毕业之后,这些档案可以被制作成一段十分珍贵的视频,同时加上幼儿园的寄望,以光盘或者其他方式送给家长与孩子,使其成为孩子与父母的宝贵记忆。2.幼儿教育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第一,灵活应用,优化一日生活环节。在幼儿教育教学中,教育与保育的结合是开展相关活动的基本原则。比如在一日生活中将信息技术与各个环节实现融合,一方面能够优化各个环节,另一方面则可以加强审美教育及情感教育,从而激发幼儿学习积极性。例如,当孩子们进入幼儿园时,可以全园播放一些欢快、舒心的音乐,开启孩子们美好快乐的一天;上午可以结合音乐实施户外锻炼;午休时可以播放舒适的音乐,比如《爱和乐》能够帮助孩子们快速进入甜蜜的梦乡;同样,离园时可以伴随着音乐,结束孩子们幼儿园一天的生活。第二,加强建设资源共享平台,让园本教研方式更丰富。建立包括多媒体教学档案、文字档案等信息化管理的教学资源库。将幼儿园活动视频、精品观摩活动的设计及反思、幼儿教师教学感悟、班级管理经验及观察记录等内容以电子版形式记录下来,提高传播率,扩大阅读对象,实现资源共享。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可以将传统以教研组长为主导的“面对面”原本教研方式打破,并朝着“在线教研”的目标发展,幼儿园教师可以通过互联网平台观察与讨论正在实施的教学活动,而且不同地方的幼儿园可以通过平台共同研讨,为幼儿教育教学活动的创新搭建一个协作学习、研究的良好平台,有利于激发幼儿教师的参与积极性,使其园本教研方式更加丰富,更加有内涵。3.家园共育与信息技术的融合。第一,善用互联网各大平台全面建立家园共育体系,实现家园协作互动目标。“互联网+”时代背景下信息技术在幼儿园中的应用,明确强调幼儿园、家庭及社区要借助信息技术的优势,加强三者之间的协调、交流,形成合力,支持幼儿更好地学习与发展。以传统家园联系平台为基础,增添更多内容将其完善。例如,班级每月、每周及每学期教学计划可以通过家园联系平台与家长分享与交流。在开展各类活动之前可以通过该平台事先通知家长,让家长提前准备,并积极配合幼儿园活动。同样,可以利用该平台分享一些比较优秀的育儿经验,有利于加强学习,升华家长的教育理念。另外,幼儿园举办大型亲子活动、开放日等活动时,必然会有一些家长由于私事无法亲临现场,则可以通过相关平台实现在线直播或者分享活动精彩瞬间,弥补家长的遗憾。不断丰富栏目设置,为家长提供更加多元化的服务。现阶段,微信群及微信公众号是推进家园共育、拉近家园距离的主要渠道。微信传播非常便捷,而且交流非常灵活,能够推送一些有关幼儿园风采的精华内容。微信的主要服务对象是广大家长。例如,建立微信公众平台栏目,结合家长需求完善相关功能,可以设置育儿保健栏、幼儿食谱栏等;善于利用微信公众平台的投票功能,让家长对幼儿园各类管理、幼儿教师教学等方面进行多元化评价,同时可以对幼儿园新发起的项目必要性进行投票,以民主方式提高幼儿园管理效率与教学效率。
加强建设资源共享平台,让园本教研方式更丰富。建立包括多媒体教学档案、文字档案等信息化管理的教学资源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