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高中阶段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
zhangdaxian发起了2019-07-26
1
回复
20
浏览

如何在高中阶段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

张大显

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年未曾中断的发展历史。在漫长的、不绝如缕的繁衍历程中,我们的祖先创造了光辉灿烂的文化,形成了本民族特有的思维方式、价值取向、审美情趣、行为模式、德行素养和社风民俗。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高度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教育部在2014年下发了《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指导纲要》。2017年1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又印发了《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以这两个文件为标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开始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更高层次的发展阶段。

为全面提升学校办学的核心竞争力,全方位提高育人质量。通过教育,为学生奠定文化修养的基础,未来能以健全的人格、道德和智慧投身于社会,为中国文化之发扬光大,为建构“人文和科技交汇的未来世界”做出贡献,培养名副其实的文明人、现代人、成功人。我们通过系统整合教育资源形成了别具特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模式。

一、确立“校—班—科”三级教育模式

1.“校”即学校。学校要充分做好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前期准备、过程监控、统筹协调以及量化评价等。

2.“班”即班级。通过班会课、班级活动、班级文化氛围营造等方式打造以班级教育的主阵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

3.“科”即学科教学。全体教师,特别是语文、政治、历史教师要充分挖掘本学科中能展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的知识,把它融入到课堂教学中,让学生在学到知识的同时还能领略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进而认同并自觉践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二、优先对教师进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打破师资瓶颈。

学校教育教师是关键,教师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方面的素养是决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成败的关键。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瓶颈是师资。师资问题产生的根源,在于学科体制和课程体系设置的滞后。没有学科体制作为保障,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就难以在高校全面铺开,对口专业人才也没有去处。没有课程体系作为保障,师范类院校难以对口为高中培养专业教师。在当前课程体系下,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对于高中教师来说都是跨专业操作,这样对教师的要求是额外增加了。所以,我们在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之初就非常重视对教师的投入。

1.健全制度,对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方面有突出成绩的教师进行精神和物质上的奖励,鼓励教师积极参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

2.为全体教师配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学习材料。提升全体教师自身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方面的素养。

3.利用寒暑假聘请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方面有深入研究的专家来校为全体教师进行培训。

4.派遣优秀教师特别是优秀班主任外出到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方面做得好的学校学习先进的经验。

三、做好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内容的选择

从情感上说,一切优秀传统文化都适合进校园,但高中学生的时间毕竟有限,况且学习传统文化不应是学习生活的全部,不得不有所取舍。究竟哪些内容适合在高中阶段学习?根本点在于明确高中学习优秀传统文化的目的:一是帮助高中生了解中华文明的历史演进和文明成果,包括文明历史、经典文献、思想传统、文学艺术、科技成就等等。二是传承既有的文明成果,包括美德、价值、语言、思维、方法等,一代代向下传递,不让前人成就湮没,不让后人生活缺乏历史导引,不让我们的文明产生断裂。三是学会运用前人已提供的见识和智慧思考问题、应对问题,让优秀传统文化成为生活的有力护卫和创造力的不竭源泉。因此,高中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大体可分以下几类:历史类,中华文明史及其分支;语言文字类,文字、音韵、训诂、辞书、书法等;文学艺术类,中国文学史、艺术史及其分支;思想类,四书五经、诸子百家、学术思想史;生活样式类,服饰、礼仪、非物质文化遗产等;品德修养类,基本生活价值观的汲取和人格砥砺等。

四、营造校园文化

首先我们通过精心设计,营造了一个符合自身实际且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中心的校园文化氛围,通过诵读经典、黑板报展示、文化墙和文化长廊展等来创设和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

其次我们通过教授学生中华传统文明礼仪行为,规范学生行为规范,良化学校风气习惯、端正学校校风和学风,以此使得学生耳润目染的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化为自身良好的行为习惯。

在校园文化的制度文化方面,我们通过领导的倡导和约束作用,以及学校的激励机制,鼓励学校营造一个良好的、利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学习和传播的校园文化氛围,对部分表现优秀的教师及学生给予奖励,提高他们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五、开展主题活动

高中生在学校的日常生活主要涉及两个方面:正常课堂教学活动的开展和各种各样的主题活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高中的顺利进行,除了融入课堂教学外,还可以大力开展有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校园教育主题活动,鼓励学生积极组织和广泛参与,真正做到寓教于学、寓教于乐,使广大师生在潜移默化中学习并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我们通过开展文化活动月、举办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经典朗诵会、开设道德讲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果展演、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关知识竞赛和书法比赛等各种活动,将其在师生之间深入并持久开展。同时结合学校已经存在的物质文化,如学校图书馆、校史馆、襄城县的紫云书院等,我们定期组织学生进行参观,进行有关知识的整理、搜集和学习,将学校物质文化转换为精神文化,发挥它们的文化育人作用。

另外,校园文化社团也是一种特殊的校园主题活动形式,学生通过有限且有效的课余时间参加与其相关的社团活动,一方面,使得学生的课余生活得到了丰富,他们的兴趣爱好得到了增强,另一方面对于高中校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也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中华民族历经长达五千多年的发展历程,流传下来的中华传统节日有很多,我们通过这个载体组织学生在中华传统节日到来之际进行参观、交流和学习,弘扬中华传统节日文化和习俗,进而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除此之外,我们还通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专题宣传栏、黑板报、专题网页等形式丰富学生的课外生活。

参考文献:

[1]曲立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内容选择的标准维度,教学与管理,2017(10)

[2]彭永捷,中小学应该如何开展优秀传统文化教育

 

所有回复
发表回复
你还没有登录,请先 登录或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