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学年我担任高三物理教师,高三(5)班是培优班,又作为课改班级。在高三的大复习环境下,教学课改工作要做到教学成绩和课改工作的的兼顾。很多时候怕过多的给学生自主的时间,学生会偷懒不好好自学。也怕学生教学生会在一些知识点上给其他学生讲不明白。这一年的教学,我一直有很大的顾虑。好在这一年学生很努力,加上我的一些指导。这一年的成绩还是取得明显的效果。5班在升入高三时,物理成绩不是很好。为了在高三能打好翻身仗,在高二暑假时候,我给学生布置的模块套题,要求学生必须做完。整个暑假,我也是在每天做套题,争取赶上学生的进度,开学时候来的时候能实时解决学生的疑问。我觉得暑假给学生布置的作业让学生加强了对物理的重视度,才会有高三一年的满满的收获。
进入高三的一段时间,学生学习物理的热情在高涨,成绩在提升。从2018年8月27号开始第一次高三考试开始,5班的物理成绩已经稳居三个培优班的第二名。我一直给学生鼓劲,不断调整自己的教学方法。让学生自学,自测,实时反馈。到一模考试时候,物理成绩已稳居第一。之后考试,成绩一直都是这样。我也看到了课改带来的课堂的质变,学生的蜕变。
反思一学年的教学工作,成绩在这一学期都有稳步的提高。结合我平时做的,和大家交流一下如下:
高考对能力的考核要求首项便是理解能力。确实,只有对所学双基知识都能深刻理解,才谈得上运用它们进行推理、分析,去解决更复杂的问题。怎样才算对所学知识做到理解了?举例说吧,又如,静电场中的导体在达到静电平衡时,其内部场强为零。如果对此结论误以为导体内部没有电场,则对这个物理规律也就没有深刻理解。务必通过仔细体味,明确在导体的内部既有施感电荷产生的电场E1,又有感应电荷产生的电场E2,它们的矢量和为零;同理,外部电场和感应电荷的电场迭加的结果,则使导体各处电势都相等。能这样来理解这个物理规律,应用它去解决问题才算是到位了。
怎样才能做到深刻理解双基知识?我认为必须安排学生坚持“循序渐进”这个原则。任何贪多、求快的复习安排,或以解题来带知识的速成复习方法,都只能食而不化。快则快了,然而对所复习的知识仍然是一知半解,不深不透,不可能达到正确理解的目的。“循序渐进”是按课文的章节顺序,稳扎稳打。具体说,可按以下几项来操作:①对每节课文坚持认真阅读,及时消化,理出要点;②独立完成相应的巩固作业,检查自己对所涉及的概念及规律的理解程度;③每章结束,可借助一些参考书搞一次单元小结,理一理本章知识线索;④每逢大型考试,再将知识回头联系。以上各项如能持之以恒,则对双基知识的掌握定会有相当的收益。
我认为,总复习必须按照教学大纲扫描全部的知识。在这上面千万不能心存侥幸,搞什么猜题押宝,随意舍弃或疏忽自认为不重要的、不会考的部分。例如今年高考实验考的是热敏电阻,传感器应作为教学中的边缘知识,如果未重视这些边缘知识,就会得不偿失。尤其在时间有限的复习课上,老师一般很难详细述及所有内容,因此,对于书上一定篇幅属于识记性质的知识,需要要求学生自己阅读课文加以弥补,以免形成知识的缺漏。这就是正确处理知识面的意思。但在物理学科全部知识中,毕竟也有主次之分,所以还得在复习中注意突出重点。例如就力学部分而言,力和运动学知识可视为力学的准备知识,而牛顿定律、动量守恒定律、功和能的关系则是整个力学框架的重要支柱。对这些重点内容,复习务必追求突破性进展。所以,讲课时要特别要求学生注意听老师的总结及分析解剖;消化时务求深刻理解它们的内涵。同时找些例题帮助学生熟悉它们的应用;练习则需要有一定的反复以求熟练掌握。只有正确处理好面和点的关系,才可能达到既拣芝麻又抱西瓜的最终目的。
练习在总复习中是举足轻重的一环,要想通过练习达到巩固知识、提高能力的目的,力求规范地解题是应该遵循的一个原则。具体说务求做到两条:①要规范地使用物理规律。不少同学常从生活经验角度去解物理题,比如用动能定理时习惯从功、能的数值上加加减减来得到结果,而不问列式的物理意义。这种不规范的混乱的思维方式,只能使认知水平停滞在生活经验的层次上,正是复习中一大障碍。物理学自有本身固有的思维规律和方法,像动能定理的应用,首先要求弄清所研究的过程及研究对象在此过程中的受力情况,然后区别各力做功的正、负,再搞清过程的初态和终态,最后按外力功的代数和等于动能增量列出方程,这之后的代数运算便容易了。如果在平时练习中始终能坚持这样规范地使用物理定律、定理,时间久了必然会加深对规律的理解,能力一定会上升到新的层次。②要将题做完整。我接触过一些学生,做练习“浮而不实”,列出几个物理方程便丢手不做或整理到代数式但懒于代入数字运算等,都不肯将题解到底。他们之中不乏最后失败的实例,均因为他们没有从日常的练习中得到收益。许多物理题,粗一看解题方向似乎很明显,仔细一解才发现里边隐含着重要的变化及关键。再说,一个完整的解题要有严密的逻辑过程;要有简明扼要的文字表述;有单位的处理;有数字的运算……所有这些,无不涉及双基知识及个人的素养和能力,都是要通过训练来加以提高改进的。那种蜻蜓点水式的解题,不可能在这些方面得到不断启发和训练,题解得再多,然而水平提高不快、工作不实,最后必定导致复习工作的低效率。
高三复习的后阶段,在基础知识的认知基本到位的前提下,可考虑搞一些专题性质的复习。采用归类、对比的方法,加深对双基知识的理解,并提高自己综合、分析的能力。拿物理图象举例说吧,有关这方面的知识,原来散见于力学、热学、电学等章节,初学时一般只能就事论事,学的是一个个图线的某个方面的意义。复习时若还是机械重复一次,认识必然还是支离破碎,不能提高认知能力的水平。如果搞一个“物理图线”的专题,综合一下已有的对图线的各项认识,就能从图线的涵义、截距、斜率、走向、覆盖面积等诸多方面全方位认识图线的物理涵义。这样,对图线的认识、解释、翻译的能力便得到了提高,再去解决同类型的问题,自然就会迎刃而解了。
高三一年紧张的教学工作已经结束了,现在回头想想这一路上的艰辛。有汗水,有泪水,更有成功时候的笑容。通过这一年的教学课改工作的贯彻执行,让我明白了,只有让学生动起来的课堂才是真正的有效课堂。这一年来的课改工作,我也有做的不完善的地方,做好反思,争取在以后的教学中能更完善自己的教学课堂。
高三复习的后阶段,在基础知识的认知基本到位的前提下,可考虑搞一些专题性质的复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