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改三重奏
曹永耀发起了2021-09-17
0
回复
16
浏览

 

 

 

 

 

 

课改三重奏

 

 

 

 

 

 

 

襄城实验高中高二物理组

 

曹永耀

课改三重奏

襄城实验高中高二物理组  曹永耀

 

到底什么是一节好的课改课?课改初期我们一直在摸索,一直在前进,一直在追求,经历过彷徨与迷茫,也经历过激情与辉煌。重新启程的我们已经初窥门径,正大步向前走属于我们自己的道路,教学如同攀岩,师生在攀岩中共同经历的探险和冒险的旅程,我们学校坚持“根据基础抓教学、立足学情促课改”的理念,坚持“以赛促改、以研促改、以评促改”的方针,贯彻“低起点、小步子、慢渗透、快反馈”的方法,把高效课堂的“导、学、练、展、评”的环节拓展成:预习检测+课标展示+问题探究+展示质疑+点拨评价+限时训练+课堂小结+小组评价。这样的课改课堂上如同一场精彩的演出,老师学生轮番上场,全程下来如同听了一场音乐盛会,那我们就走进我们的课改课堂来欣赏吧!

一重奏:序曲(配乐:国乐)

预习检测:谋定而后动,一个良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预习要求他们圈出课本中的重点语句,用双色笔标注,不懂的地方打问号,留作讨论及讲解解决,并配合导学案自主填写,带着问题自主学习,先解决部分问题,优先独立完成“知识体系梳理”,并思考“基础交流”问题,并通过预习效果检测检测本节预习的效果,并由课代表负责监督落实。预习也是一个能提高学生独立学习能力一个非常好的方法,用自我思维对比老师思维,取长补短。

课标展示:课标展示往往是我们容易忽略的环节,PPT中也只是惊鸿一瞥,常规课堂很少提及,而且往往只重视知识和基本技能,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情感感受,个性没有得到全面发展。但随着新课程的深入,从双基到三维目标再到学科核心素养,我们应该重视对学生目标的培养,培养他们的观念及思维,促成对概念和规律的深度理解,最终有科学态度与责任,哪怕只是习题课也要有目标的确定,带着任务上路总比无头苍蝇乱撞好。

二重奏:高潮(配乐:打击乐)

问题探究:只有小组合作探究过后面才会持续推进,可能是自学中出现的重点难点的探究,也可以是针对某一个问题的小组讨论,当然也可以是对老师或其他同学观点的思考。探究性学习使学生最大限度地参与学习,成为学习的主人,能够体现学生主体地位。同时提高了学生学习兴趣,课堂气氛也会活跃。但需要注意问题设置要合理,探究时间要控制,课堂纪律要把控,防止出现探究变聊天,要求不说笑,不窜位,组长全面负责,一旦有了好的习惯以后就轻松了。

展示质疑:这是课堂的精髓所在,这个环节中学生是主演,老师先做观众,各组要对探究后的结果进行展示并由其他小组相互质疑,这是一个智慧碰撞的机会,畅所欲言,思维交流,但我们要能随时成为导演,不能让质疑变成辩论会,适可而止,把真正的核心问题暴露出来就达到了目的。展示的方式也可以让学生发挥想象,常规的可以口头说明,也可以上台展示,也可以实物模拟,但注意展示质疑过程中逻辑的严谨性,要经过组内合议之后再发表观点,不能是不过大脑的信口开河。

点拨评价:此时我们是主角,也是体现我们基本功和备课深度的体现,既要鼓励表现优秀的同学,评价其展示中的亮点,温馨提醒质疑中出现的错误,评价要有温度,有深度。更要对质疑过程未解决的问题进行指导,点拨要精准,要一针见血,因为它一定是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如何巧妙解决?或用讲解,或用实验,或用动画,方法多样,形式不拘一格,让学生掌握好本节的重点和难点,让前面的素养目标真正达到。

限时训练:知识在练中巩固,能力在练中提升,神枪手都是子弹喂出来的,没有训练技巧无法得到应用,思维不能最大限度的开发,但要注意题的难易程度及是否具有针对性。限时是督促,用考试平时化的要求学生绷紧每一根弦,培养他们上课专心的习惯,培养他们认真审题的习惯,培养他们按时完成作业的习惯,培养他们学习竞争主动的习惯。通过限时训练既可以减轻课下学习负担,又可以增加理科刷题量,一举两得。

三重奏:终章(配乐:交响乐)

课堂小结:好的课堂小结要能强调重点,设置悬念,引人遐想,承前启后。一节课结束必定要有所总结,与前面目标前后呼应,无论是一节还是一章,最好的形式是构建思维导图,能够把知识系统化,立体化,也可以要求学生能对本节内容简单复述,然后课下有对应练习巩固提升,并及时检查批改。下节课上课时对本节重要知识进行回顾提问,保证连贯性,资料及时评讲达到练的最大价值,防止出现一节课变得“虎头蛇尾”,知识要有系统化,延展化。

小组评价:小组存在即有价值,质疑展示过程中的表现及探究中的合作需要通过老师的评价得到最大限度的体现,如果只有讨论没有最终的认可,时间一久会让学生失去积极回答的欲望和动力,良好的评价机制可以促进小组之间良性的竞争,一般采用加分制,根据课堂上参与程度,回答效果,合作交流的程度多项考虑,得分较高的小组有对应的奖励,可以是平时量化分,也可以是其他小组做能力所及的事。淡化个体,强调小组,团队荣则个人荣。

“不生长”的课堂是无效的课堂,“自生长”的课堂是僵化的课堂,“共生长”的课堂是绿色的课堂。课堂呈现的不仅仅是“鲜花”,还应该有花开的声音,课堂上最美的声音是学生生命里“拔节”的声音,一节好的课改课堂应该要有情感的温度,渗透教师的人文关怀,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及责任感。生活总有黑夜,但是我们选择拥抱光明,拍拍身上的灰尘,振作疲惫的精神,带着梦想在课改的道路上继续出发,希望能走出自己的星光大道,念念不忘,必有回响!

发表回复
你还没有登录,请先 登录或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