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行方知世界之大
李艳苛发起了2019-08-18
2
回复
29
浏览

   繁华三千,缘聚缘散;扬首低眉,弹指云烟。远赴信阳,一路颠簸,且行且思;逐君有梦,听肖有悟……

  全国中学语文同课异构展示研讨会开幕式上,信阳罗山一中的李林校长的讲话,每一句都深入人心。他说,他们一直在寻找究竟是什么样的教育才是好的教育。教学生三年,着眼学生一辈子。用先进的理念找适合学生的教育,进步比成绩更重要;用扎实的行为文化,提升师生的自我管理和自我学习能力: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打造和谐的校园文化。教育就是让我们的孩子走得更远。当一个教师走进教室,课本还没打开,教师的文明已经开始,从他的发型、衣着、举止等每一个细节中潜移默化着学生。什么是开发校本教材,教师就是一个学校最好的校本资源。这样的话语中,能让人感受到做一名教师的自豪,幸福与宁静。

 

 

   段娟老师的课很干净、亲切,语言分析细致有法,注重课堂阅读过程的圈点批画。多角度多方位赏析壶口瀑布的美:修辞、练字、画面、朗读。陆海荣老师的课,给我最大的收获就是写作方法的指导,这也是我的课堂常常欠缺的。从《壶口瀑布》中学到的写作手法:修辞、正侧结合,详略安排、恰当用动词。陆老师能够将汉源文字的知识机智引入课堂,也给她的课堂注入了新鲜的血液,一下子有了光晕的美。这样的“惊喜”也给了我很大的灵感。

 

  初遇名师肖培东,才知道原来我们的中学语文界也有男神。他强调教学设计中的文体意识,教学服从单元安排,教材的编排。也是我一直以来,在教学中心心念念的想法,此刻突然信心倍增。重视文本阅读,让学生充分与文本接触,语言品味一定要细,找好语言点,语言品析要落到实处。不同课型的不同授课方法和思路等。肖老师指导老师们在上课前如何思考备课的方法一共有八点:一、这是什么类型的文章(文体特征);二、这是为什么而写的(动机背景);三、写什么的文章(主旨内涵);四、这是怎么写出来的(语言手法);五、为什么放在这个单元这个位置(单元目标、编者意图);六、最能体现文章特色的重要语段有哪些(教学聚焦);七、当下教这篇文章的意义是什么(教学意义);八、学生自己能读懂的,学生自己不能读懂的有哪些(学情预判)。看似短短的一节课,就像一滴水经过丽江,看似一滴水,实则隔着一颗心的距离。如肖老师所言,他重在教学思维的传递,教学方法的交流。希望所有的老师能像一滴水经过丽江,有一颗创造心,精致着课堂,丰富着教学。

 

 

  喜欢邱俊老师对两位老师所讲授的《伟大的悲剧》的评课。她自带一袭女神的气质,静水深流,方显始终,呼吸之间尽展天地之阔。读写之间见语文,一颦一笑画文学。就这样我跟随着邱老师一起,在阅读的天空里自由地呼吸,感受文学带给她气韵和涵养,滋润着我的灵魂,不断地追逐遥远的未来。

 

 丁卫军老师说他上的《山坡羊·潼关怀古》是没什么特点的课,我冒昧地评价是一节有思想的课。他关注学生的课堂表达,指出现在学生的倾听能力差,我们深有同感。他说,要让合作走向真实需要,把握住“学科特质”,把握核心,落实“语用”。以语言为核心,关注以读促写,读写结合。让合作走向真实需要,着力于“学的设计”,问题具有开放性,实现多维互动,鼓励学生多说;让合作走向真实需要,关注“过程与方法”强调小组伙伴之间的相互倾听,相互启发。

 

 

有人说,君美,在追君能致远。特级教师王君群文阅读精品课《语言暴力》微报告,是一系列的课程。我们有幸听到其中的一节,颇多感触,略有遗憾,无法尽兴。一节课穿古越今,灵动跳跃,嬉笑怒骂,皆有文章。她说,语言本身没有生命力,只有附着在有生命力的东西上才会有生机。她还说,生命智慧和文本智慧是两回事。如杨降,人生实苦。在与亲人的陪伴中,拓宽自己的生命智慧,在与阅读的交融间,开阔自身的文本智慧。世界是自己的,做一个活得舒服的人。细水长流,宁静致远,方得始终。

所有回复
发表回复
你还没有登录,请先 登录或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