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中学数学如何转变后进生
chengyafeng发起了2019-07-24
0
回复
141
浏览

    我们现在的大多数学生,没有体验过像“牲口一样”没日没夜的体力劳动,没有体验过“吃糠咽菜”的“吃了这顿没有下顿”的艰辛生活。他们一直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逍遥日子。他们一直处在“家”、“学校”这个小圈圈里,几乎不接触外面的世界,当然也不了解外面的世界,他们根本就不知道,作为“农民工”的父母在外生活的艰辛,他们不了解“农民工”这个行当在城市中是何等的地位低下;如同“水煮青蛙”一样,作为老师干着急,但学生蛮喜欢自己的处境,十分满意自己的生活,他们看到的是爸爸妈妈也没读过多少书,但每年还是大把大把的钞票往家里面拿,他们看到的是,那些上了大学的人家了“家境”毅然不见起色;看到那些每天劳力唠叨把“知识可以改变命运”吹上天的老师们,活的也不怎么样......

    再则,爸爸妈妈对自己要求也不高:在家里只要不惹爷爷奶奶生气就行;爷爷奶奶要求也不高:只要吃饱穿暖,安安全全就行。

    这一切使现在的农村中学生没有急于改变生活的紧迫感;家长对孩子也没有过高的期望值。所以现在的中学生很难积极主动的学习。学习上动力不足,是造成差生过多的主要原因。

    再则,近几年,由于国家提倡素质教育,在中小学除期中、期末几乎取消了各种考试,而且在考试中禁止给学生排名,同时小升初施行“连窝端”制,所以,学生没有了学习压力,学习动力不足;还有,现在的小学教师30岁左右就是高级职称,晋级已封顶、而且国家明令禁止学校给老师们发福利;所谓的“活工资”------“养老金”、“保险”、“住房公积”......七扣八扣到老师手里已所剩无几,根本起不到调动教师积极性的作用,教师干好干坏一个样,所以教师工作中缺少“牵引力”、容易产生职业“倦怠”,所以造成了现在的中小学生“差生过多”的事实。

    那么如何如何转变后进生呢?以下是我在工作中实施的一些方法措施。

一、科学分组

班级排名(组长)

班级排名

(成员)

备注

1

14、15、28、29、42、

小组内的排名分别编为:1号、2号、3号、4号、5号、6号。例如:第一组组长第1名为1号、第14名为2号、第15名为3号、第28名为4号、第29名为5号、第42为6号。

 

 

2

13、16、27、30、41、

3

12、17、26、31、40、

4

11、18、25、32、39、

5

10、19、24、33、38、

6

9、20、23、34、37、

7

8、21、22、35、36、

    这样分组,使优秀的学生与差生的比例均等,小组整体实力均衡。有利于小组合作与小组竞争。更有利于“优帮差”局面的形成。

二、课堂教学

流程

实 例 矩 形

时间钟

备     注

加分

提出提问

如果你是老师,你会怎样讲这节课

 

 

 

小组讨论

 

15

可以找资料

 

小组展示

 

10

抽签展示.

 

在他人展示过程中,小组中有不认真听讲,说话的有几人该组就扣几分。

小组讨论

你能给矩形下几个判定(判定给的越多说明对矩形理解的越深)

5

 

小组展示

 

5

抽签展示.

实战演习

教师指定(课课练或课后练习)1--2道习题小组协作完成

5

要求小组会的学生必须教会不会的学生

 

小组展示

挑选学生上台像老师一样向全体学生讲题

5

所挑学生其所在小组成员均会此题,所以你可以挑举手学生所在组最差的学生

展示的学生在小组中是几号只要讲的正确、明了,就加几分。

    因为在一周、一月、一期的奖罚中是以“小组”为单位的,而且在分组时,每一组里都有好、中、差学生,为了小组利益,由于讲课要加分,而差生讲课的分值较高,所以优秀的学生会无私的、积极的、主动的,帮助差生,直至他弄明白。

    原来的课堂只有老师一人讲解,现在的课堂:刚开始时班级小组各个成员会自觉、紧张、有序的找资料,研讨教材,相互交流之后,

    1、首先是:以优秀生为“教师”的“小课堂”现象;

    2、明白之后,课堂中就出现了有趣的“好帮差”的一帮一讲解,

    3、最后以差生为“教师”的“小课堂”现象;。主要是小组检验该差生是否明白掌握了。

    (在研讨中,小组遇到不解的可以到别组求教;若有“跑神”的立即有小组成员“训诫”之;有时小组之间意见的有分歧,还会出现小组“论战”直到把另一组“说倒”为止)

    老师验收:小组展示(一般多是中、差生来展示)。如果学生讲解有漏洞,别的小组可以补充。

    让差生来讲课,听起来不可思议,但差生他要想讲课,他必须弄明白期中的道理才能讲,要想弄明白,那么优秀生为了小组的整体利益,他们必须下更多的功夫去帮助他,这样必将促进差生的进步。

    三、人人过关,帮助差生学习,检验差生学习效果。

    把有些难度的题,且平时考试常见的压轴题,留给学生,让他们小组讨论解决,如果达到小组成员全部掌握该题,该小组成员在通过另一组验收合格后每通过一题该小组就加5分

    一组的所有成员给二组的讲解老师所布置的过关题,二组的所有成员给三组的讲解,以此类推最后一组的给第一组讲解。只要他能讲出来,说明他已经通过验收过关。第一小组的1号学生给二组的6号学生讲,二组的6号给三组的1号讲如图所示。如何过关如图所示:

这样安排的意图是:让优秀生把题给另一组的差生讲明白,有利于差生成绩的提高,再让该差生给另一组的优秀生讲解过关题,主要考察该差生是否真正理解掌握所学知识,以防差生一知半解,糊弄过关。

    四、让差生自己定目标,让差生自主学习成为一种习惯。

没有目标、哪来的劲头!而差生通常是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的,所以他们对待学习十分迷茫,毫无动力。所以老师在学生没有学习目标心态下,给他确立短期目标和长期目标。

    一、短期目标可以分为:

    1、当堂目标。课堂上你要掌握的知识点(检查方式:当堂测试)

    2、当天目标。今天你必须完成的作业任务。(检查方式:小组互相检查)

    3、一周目标。本周你必须熟练掌握本周所有的知识点。(检查方式:周考)

    二、长期目标:

   (一)月考目标

     1、每一科你要达到多少分。

    2、你的月考名次要超过谁。

    3、你准备进步几个名次。

   (二)期末目标:

    1、进步最大的小组全体成员为“校级三好生”你要获得。

    每一个目标的完成情况,都要有奖罚,以刺激学生,要严厉打击那些不把学习目标当回事的学生, 因为这学生会像病毒一样,把不思进取的情绪和思想传染给其他学生。以至于班级思想建设的崩溃,会造成学风不浓,严重影响学习成绩。通常学生“无事则生非”。他没把学习放在心上,那么纪律上就会出乱子。

    自主学习习惯的养成,如同骑自行车一样,刚开始时要求大人在后面多扶持着,时间长了即使把手放开他也会骑了。自主学习也一样,刚开始必须有严格的纪律强迫学生学习,时间长了就会行成一种习惯,习惯久了、班级多了就会成为校园的传统。

 

发表回复
你还没有登录,请先 登录或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