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 学 老 师 应 该 懒 点
chengyafeng发起了2019-07-24
0
回复
128
浏览

 

       民间有句俗话,叫做“懒姆妈养勤快儿,勤快姆妈养懒儿”。初听这话时,我只是个不到十岁的孩子,自然不能明白其中的含义。稍微懂事后,母亲为我解释了俗话的意思:如果母亲懒惰,孩子会被迫为她分担一些家务,做的多了,自然能干,久而久之,养成了习惯,也就勤劳快了。如果母亲勤快,包揽了一切家务,生怕孩子苦着累着,孩子长期得不到锻炼,时间一长,自然养成了懒惰的坏习惯。

    数学老师特别是小学数学老师都很勤奋,忙于批改作业,忙于管教学生,忙于个别辅导,一天下来常常筋疲力尽。可是有时候回过头来看看成效,却有点入不敷出的感觉。学生还是那样不会思考,同样的问题讲过了又犯,还得花费大量的时间订正;碰到困难了,不是想方设法去解决,而是等着老师来把答案抄给他们。一旦学生养成这种等待的习惯,老师会一天比一天累,效率还不高。可见,做老师的过分勤快,不一定对学生有利。

    “21世纪的文盲不再指不识字的人,而是指不会学习的人。”在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科学知识加速更新,新的信息源源不断的情况下,教师不可能将所有的知识都教给学生 ,所以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精神和自主学习的能力就尤为重要。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有时候老师“懒”一点,学生反而会勤奋一点,因为他们失去了依靠,必须得积极努力争取自己解决问题。当然,作为老师,这种“懒”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懒”,而是由老师亲手设计出来的,要“懒”得有目的,有计划,“懒”得有艺术,有水平,才会懒出成绩,懒出收获。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师一定要改变旧的教育教学行为习惯,将新的教育教学理念转化成具体的教学行为,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机会。那么,如何在教学中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呢?

    一、“勤”老师应变“懒”
 目前,我国的基础教育仍在一定程度上受到接受式教育观的支配。教师以传授知识为中心,滔滔不绝的讲解,并不厌其烦,题题讲解,担心学生做不对,甚至连计算结果、练习题答案都替学生写出来,一切的“包办代替 ”,成了“保姆式”的老师。结果,老师在课堂上累的半死,学生却像个局外人,想听则听,不想听则罢,反正课下只要抄抄别人的笔记,把老师讲过的记下来背背就行。这样的“勤”老师把学生当成了“容器”或“仓库”,并没有考虑学生的情绪和感受,在一定程度上妨碍了学生视野与思路的开阔,甚至扼杀了显示的聪明才智和创造潜能。要知道任何高明的老师都不可能代替学生自己的学习,代替学生的思考,老师讲的越多 ,越细,学生的思考就越少,对老师的依赖性就越大,出现了“老师讲的都能听懂,自己练习一道不会”的尴尬局面。成功的教育不在于教师授予和学生接受的多少,而在于老师如何发挥主导作用,如何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动起来,忙起来,“勤”老师也要学会“懒惰”。
  二、“懒”老师的“懒惰”诀窍
  自主教育观把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为施救的前提,认为人的成长取决于个体的特性和潜能的发挥,取决于人的自我实现的能力。课堂教学是实现学生自主学习的主要途径,因此,在课堂上要留给学生充足的自主学习、活动的时间,不能“满堂灌”。
1、讲课时的“偷懒”
⑴教师在讲课时可根据教学内容适当的把一些问题留给学生自己解决,并给予启发、诱导和鼓励尽可能的为学生的自由探索和发展提供更多的机会。⑵让学生来当当老师,刚刚学习了271教学模式,数学课堂上,学生讲的头头是道,条理清晰,效果一点也不比老师讲的差,极大的激起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效果非常好。真的需要我们的老师好好学习,认真推广。
    2、课外辅导时的“偷懒”
  在对学生进行辅导时,有时刚给这个学生讲完,那个学生又来问同样的问题,甚至十多个人都来问同样的问题,一般我们抽时间集体讲解,但这样做效果并不好。我想:同学间朝夕相处,有共同的 语言,若让他们之间进行互助,会怎样?于是我又有了“偷懒”的想法:让学生按平时成绩的优、中、差结成互助小组,有了问题先组内解决,  组内解决不了的也可以和其它小组商讨,或请老师参与讨论。这样解决问题比较及时,同时对学习好的同学也是一种提高和帮助。做老师式的学生和做学生式的老师,师生间共享知识、共享经验、共享智慧、共享人生的意义和价值。

    3、数学作业学生可以互改

数学课是比较灵活的学科,同一道题有不同的解法,而这些解法在作业上很容易表现出来,所以学生互改作业可以扩大自己的思维,同时学生可以看到他人作业的优点和不足,可以加强自己的优点,改正自己的缺点,提升自己,而老师也可以腾出大量的时间备课何乐而不为呢?(不过,如果你的教学成绩较差的话,最好不要让学生改作业,那样别人会认为你真的好懒,而你百口难辨。。。。。)
  三、“懒”老师其实并不懒
  作为新时代的教师,不能光埋头讲课,批改作业,不能仅凭过去的经验教学,而要学习新的教育思想和理念,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能力,必须转变那种“积满一桶水,享用一辈子”的陈旧观念。如今,知识更新的频率越来越快,如果不抓紧学习,很快会被时代所淘汰。
  努力创造民主、宽松的气氛,让学生畅所欲言,充分享受思想驰骋的自由。鼓励学生质疑问题,多向思维,丰富想象,形成自己独特的感受和 观点。确立学生主体地位,教会学生学习,终身获取知识的教育观,并努力将其转化为自己的教学行为。
  总之,“教”是为了“不教”。教学的最高境界是教其自主学习,培养其自主学习的兴趣,自主学习的习惯,自主学习的能力和主动学习的精神。

     在这里,我们并不是真的要做个“懒”老师,而是要用老师的“懒”换来学生的勤奋和自觉主动的学习,“懒”的背后是教学的智慧和艺术。比起含辛茹苦的教学,我们希望找到一种既省时省力又有成效的方法来更好的工作。“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当有一天,所有老师会做的事情,学生都已经会了,那么老师会为此感到高兴和欣慰。

发表回复
你还没有登录,请先 登录或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