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字”“词”“段”,绚烂出课堂教学的春天
鄢陵县实验中学 梁宣芬
对于余老师总是心怀敬意的,看他如巍峨的昆仑山峰;对于余老师的课,总觉得是厚实扎实的,视它如沃土里的一颗种子。今天我又有幸聆听了余老师的课——《孤独之旅》,感慨颇多。
曹文轩的《草房子》我是读过的,对于里边儿一个个鲜活的人物形象也是印象深刻的。因此总会为自己读过的这些书读懂的那些话而沾沾自喜,如同一个文学爱好者。可作为一名语文老师,仅仅停留在鲜明的人物形象、趣味的故事情节上,真让人汗颜。我那曾经让我骄傲过的读过的书,只有咂嘴时回忆的味道,没有质感和香气,可怜的书!可怜的我!
幸福的课文!幸福的余老师!文章在余老师的解读下,有了温度、有了质感、有了香气、有了灵魂!
厚实的铺垫之后,余老师让学生抓住标题感知全文,一个字——“旅”,学生进入作品,根据课文内容说说《孤独之旅》的“旅”的含义,学生写话。说实话这个问题的设置我觉得难度系数相当高,又放在文章解析课文之始,学生读一遍,就得让他们说说出个所以然,真的有些强人所难,不禁偷偷为这群孩子捏了一把汗。还好学生在余老师的指导下有了启发,有了收获,余老师顺势将语文知识——标题的表层含义和深层含义借助这个“旅”字给区分明晰了:“旅”表层含义:离家在外,居留他地;深层含义:就是指远行;历程;远离家乡的放鸭生活;痛苦中的历练;成长中的苦难经历;孤独中的心路历程;身心的长期锻炼;一次美好的长大。最为精妙的是余老师用曹文轩的语句解释曹文轩的文章——面对苦难我们应该抱有感恩之心。这需要教育的智慧、丰厚的积淀以及开阔的视野,这一笔,让人眼前一亮,极大地提高了语文课堂设计的设计感,妙不可言!
紧接着余老师借助一个词“鸭群”让学生进行体会细节,纵向品析活动。学生跳读全文,结合课文内容,说说“鸭群”的作用。我不觉有些期待了。这个活动和第一次活动紧密相连由一个字到一个词,从一个独特的视角去解读课文,无形中给学生指引了一条解读小说的通幽曲径!余老师以第四段为范例,让学生齐读,老师点示:这里的“鸭群”是放鸭生活的开始。紧接着让学生从文章中寻找关于“鸭群 ”的描写内容,批注:这里的鸭群描写有什么样的作用?五分钟的活动时间很充分,学生开始发言,老师指导点拨。在这个环节中,学生找的很兴奋,发言很积极,但给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余老师的点示性的语言,让学生的发言推向一个个新的高度。这才是有效的师生对话,有价值的师生对话!胸中有丘壑,才能纳百川。余老师的高度是我辈只能仰望的;余老师的深度是我辈只能羡慕的。但是,他的风范无疑给我们指出了一条享受教育幸福的光明大道——教师要苦修自己的教育语言!的确如此,余老师的点示性的语言让学生爆发了一场,头脑风暴,学生的发言像开了挂一样,教育期待,水到渠成,余老师顺势总结,提示批注:形成故事;形成线索;映衬人物;表达象征;体现美感。“少年时就有一种对痛苦的风度,长大时才能成为强者。”余老师又以曹文轩之语,强化曹文轩之意,妙不可言!
第三个活动是利用一个段进行选点精读品析欣赏活动。不得不说,余老师是语文领域的最强大脑!这节课,他由一个字“旅”,到一个词“鸭群”,再到一个段“暴风雨描写”,由点到面,由浅入深,由薄到厚,由读到思,由说到写,由内容到技法,精妙之极!余老师的课精妙在奇妙设计;精妙在层层深入;精妙在丝丝入扣;精妙在一气呵成。我们且看:重点欣高潮部分——暴风雨描写的美感与作用,学生自读批注三分钟后发言。在学生看似平淡的发言中老师点拨就有了知识的分量:在环境中表现人物,这是艺术手法;放鸭生活的艰难,通过心理活动来展现;形成了小说的波澜;用环境写心理;知识无疑增加了课堂的厚度!学生发言之后,余老师又从两个方面进行点示。首先是美感,提示笔记:概写一笔,细写几笔;时间为序,由静到动;有声有色,有实有虚;着力渲染,手法生动。再名作用:设置环境;渲染氛围;推动情节;衬托人物;增加美感。强调分析环境的时候,一定要用“增加美感”四个字。环境描写的作用与意义,余老师引用了曹文轩的见解来解读——风景在参与小说的精神构建的过程中,始终举足轻重,实在妙不可言!
这是一节小说精读方法的指导课,精读,是阅读教学的生命线。不突破精读训练的瓶颈,我们永远徘徊在高效课堂的门外。余老师以学生为主体,以教材为器具,以活动为手段,以提升为目的,把这节课上出了新意,上出了乐趣,上出了深度。他的成功在我看来归结于三个方面,首先是对教材的深度解读,这就要求我们教师有一定的教材研读能力,能够从教材中读出更多的教学资源,为我所用;其次,课堂活动要有设计感,能够关注学生能力训练。一次活动一次训练,让学生在活动中思考,在训练中提高;还有教师的语言要有一定的文化素养,能够进行有效的师生对话,不断地修正自我,不断地提升自我,才能让课堂语言更有效,更有魅力,更有价值。
总之,语文教学博大精深,其味无穷。如果我们能将最基础的“字”“词”“句”“段”立足一篇,好巧用“字”“词”“段”,也能绚烂出课堂教学的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