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段时间,教学颇感费力,教学方面的成就感也大大降低,究其原因是在讲课之前没有“备学生”。
中学语文高效课堂实施以来,大马三中作为六所示范学校之一也在如火如荼地开展课改活动。其中深受老师和学生喜爱的小组活动作为重要的一环把课堂气氛调节得活泼热闹,学生们参与课堂的积极性空前高涨。看到此情此景,我发自内心地展露笑颜。
细心观察,我发现班里一小部分学生因为小组积分在争风吃醋,有的学生埋怨老师课堂中没有给其机会展示致使自己没有给小组赢得荣誉,有的学生怪罪组里的某个成员不上进拖小组的后腿致使自己的小组没有被评上先进,有的学生气恼组内个别成员不团结,交流探讨时不主动献计献策……看着这群学生煞有介事,振振有词地在倾诉自己小组的不易与委屈时,我的脑袋顶上犹如顶了一个蜂窝,“嗡”地一下全炸了。炸毛的我采用了一种既便捷又暴力的方式——快速镇压,果然耳边清净多了,我得意地欣赏着胜利的果实。
不成想,令我惊愕又痛心的事情如雪崩一样快速向我袭来。如我们班里的李炎纠集李福星、李依童等人对3班学生赵毅恒进行打击报复,在事情败露时还用“保护费”等措辞为自己掩护和美化;再比如班里的学生谢曼曼在家长毫不知情的情况下周一上学时在好朋友的书包里装了6把美工刀准备蒙混进校园,幸亏被值班领导及时发现与缴没,问起带刀原因,小姑娘一脸淡定的表情:“削铅笔”,“为什么要带那么多把?”小女生答道“忘了,当时也不知道怎么想的。”追问很多遍,无果,只得请求学校的心理咨询老师帮助疏导心理,一番推心置腹地交谈之后,小姑娘泪流满面,发誓之后不再胡思乱想,发奋努力地学习。再比如班里的张雯钰——一位自尊心超强,超级敏感的学生,在课堂中教育这类学生时一定要谨慎地使用措辞,否则一不小心就会伤害她脆弱的自尊心,趁老师稍稍不注意,躲到家疗伤去了,还得麻烦你再把她“请”回来。
针对此类问题学生如何去备课,如何在他们身上开展高效语文课堂成了我深思和亟待解决的问题。农村学校留守少年较多,他们一味地封闭自己,不愿自觉主动地去学习、探索、交流。他们的心灵世界有一堵又厚又长的城墙,别人不能轻易走进,他们自己也不愿轻易出来。
因此,这启示我在认真备课的同时还要深入走到学生中间,俯下身子去听学生的心声。遇到问题,及时去帮助他们处理,遇到心结,及时去帮助他们疏解,让他们放下思想包袱,将日常生活的重心转移到对学习的热爱上来,长此以往,我们的课堂怎能不高效,不实用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