胜日寻芳,满载而归
——鄢陵县名师工作室北戴河培训有感
鄢陵县实验中学 王景连
七月的北戴河,是一幅多彩的画卷:蓝天白云、碧海金沙、青松翠柏,不禁让人惊叹于大自然的绝妙丹青;七月的北戴河也是一首意味深长的抒情诗:平仄和谐、韵味绵长、一唱三叹的吟诵中感叹造物主的妙手偶得。这里,有美丽的风景;这里,亦有丰厚的文化!鄢陵县“三名”工作室的成员汇聚于此,开启了一段“寻芳”之旅。
寻一处雅室,共享一份清凉
培训的第一天,在碧波轻漾的船形茶屋内开始了。这里三面环水,满池荷香,实是一处雅室。在这间雅室里,我们与培训专家吴小军相遇了。
吴小军,1991年毕业于金华师范学校,现任金师附小教育集团党总支副书记,曾参与浙江省级课题《小学生非智力因素培养》《学会心理自助的理论与实践研究》获省政府基础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语文教学体现“平等、快乐、扎实”风格,注重日记和课外阅读指导。
吴老师的故事从他的日记开始讲起。他讲到给女儿写日记,以此完成对孩子的陪伴,让父母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不缺席;给学生写日记,以此走进学生的内心,让老师的教育润物无声;也记录个人日常的点滴,查漏补缺,日臻完美。书写日记,记录自身成长,明确重点难点,促进自我反思,完善人格修养。吴老师正是借助这样的方式,成就了自己的教育梦想。而我想,与其说是日记成就了吴小军老师,不如说他在用耐心、用心、细心、爱心在诠释着教师的职业。
吴老师在给我们作报告,其实他是在用心给我们讲故事。情节虽不曲折,但情真意切。我想,作为一名教师,第一,我们要善于在教学实践中摸索出一条适合自己的路,就像吴老师用日记来演绎自己的教学。每个人的经历、阅历都不同,所以照搬别人的经验是不足取的。第二,一旦有所选择,我们就要全力以赴。既有心无旁骛的专注,也要有不急不躁的耐心;既有坚持不懈的努力,也要有善于自省的功力。
与一群志同道合者共处一室,聆听一段让人茅塞顿开的故事。北戴河之行,清凉一夏!
寻一支清荷,收获满心芬芳
荷风送清香,临海听涛声,在一池绿荷,万顷碧波的中华荷园,我们和希木老人相识。
希木老人是中国下一代基金素质教育工程副秘书长。她介绍自己说她既不是专家,也不是学者,只是一个普通的教育者,是素质教育的引导者。她,在教育这片土地上辛勤耕耘,桃李芬芳;她,年逾古稀,仍在身体力行!韩老师的开场白让我们明白了洗尽铅华,见露真淳的内涵;也让我们领略了大家的风范。
叹服于希木老人的博闻强识。她从一个人的学习历程谈到国家对青少年的期望,从基本的语法谈到作文的教学,从个人到国家,从课外到课外,从古到今。我们所能感受到的,是她渊博的学识,超强的记忆力。一个教了一辈子语文的教师,随手一画,中国地图就呈现在了大家的眼前,河流、铁路线,了然于胸;上下五千年的历史,纵横天地间,信手拈来,便是一个惹人深省的故事。七十多岁的老人,三个小时的演讲,令我们动容,更让人折服!
在我的眼中,希木老人恰如一支出水的清荷,在蝉声聒噪的炎夏,犹自醉心自己的事业,吐露一池的馨香。
得诗一首,致敬希木老人:空山雨后景更雅,碧叶红莲美如画。细微之处见学问,古稀之年亦芳华。
北戴河之行,收获满心芬芳!
寻一条幽径,走出别样人生
求知若渴时,总是感觉光阴易逝。几天的培训下来,收获多,感触也特别多:惊叹于吴小军老师的滔滔不绝,如数家珍;更惊叹于他的长期坚持,找到了一条独具特色的教育之路。感动于希木老人的娓娓道来,学贯中西;更感动于她年逾古稀仍在教育的道路上孜孜以求,不知疲惫。他们的成功与坚持也给我启示:长期的阅读与不辍的写作可以成为基石,让教育梦想的实现不再遥不可及!
阅读专业的书籍,可以让课堂摇曳生姿,可以实现教材的研读深入浅出;阅读专业之外的书籍,可以丰富语言,开阔视野,让知识丰盈充实。坚持不懈的写作,可以让师生之河流更加融通。
不禁想到美国诗人弗罗斯特的小诗:但我选择了另一条路,它荒草萋萋,十分幽静, 显得更诱人,更美丽; 虽然在这条路上,却很少留下旅人的足迹。
一条幽径,静心走下去,慢慢走,细细看,不急不缓,不紧不慢。路上的风景,心中的梦想,定会织出美丽人生。
一周的培训结束了,但我的“寻芳”之路还在继续。未来的日子里,坚守梦想,万紫千红的春天就在不远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