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备一点读者意识 ——初中生作文选材之我见
郭敏发起了2020-11-29
0
回复
11
浏览

教初中语文,每次批改完学生作文,都“痛苦不堪” 。因为不论是每周一次的作文练习,还是考试时的作文,质量真的是不敢“恭维”。仔细想想,初中生作文水平不高的关键除了常规的字体差,结构层次不清晰,语言不丰富外,最常见的问题就是选材老套不新颖了,现在的物质条件丰富,学生也变得更加“聪颖”了。例如这次学校月考的作文题目是“被温暖照亮”,我批改的一部分作文,除了些许小学阶段语文基础很差的,写成“惨不忍睹”是很正常的外,百分之七十学生写的都把我读“疯”了,因为写被老师和父母的温暖照亮的学生太多了。选材真的是太老套了!这可能和我们的学生整天在校园里读书,周末写作业,生活经验不丰富有关。但作为语文老师的我们是不是可以在日常的作文教学中有意识的训练培养学生,教他们写作文时具备一点读者意识,让初中生的作文选材更加新颖,内容写得更加丰富多彩呢?

所谓读者意识,简而言之,就是在写作过程中,心中始终有“写给谁看”的意识,并根据读者特点来选择合适的内容、运用恰当的形式,也就是让写作服务于交际的需要。”

那么,教师算不算一个读者呢?学生可能认为教师是决定他们作文分数高低的人,是他们的读者,于是“被温暖照亮”这篇作文里就出现了很多被老师温暖照亮的孩子,情商真的是蛮高的!但教师往往

是作文的评判者,而不是交流的对象,或者说,中学生写作文时心中没有读者,而只有一个异化了的读者——教师,要使学生养成真正的“读者意识”,在日常教学中,教师要想办法将抽象的写作技能训练,部分地复原为青少年交际能力的提高过程,如此,学生才可能“愿意说”“有话说”。说的不老套!

比如“我们的学校”这个作文题目,我们都很熟悉吧,但批改过的学生作文真正获得优秀的又有几个呢?问题就在学生没有具备“读者意识”上,老师可以在上作文课的时候和学生交流,先让学生考虑好有几类人会参观我们的学校,他们会参观学校的哪个地方,然后站在参观学校者的角度去写这篇作文,可能写的材料就会完全不同,内容会更加丰富和逼真。学生笔下学校的景色就会更加多姿多彩了!

培养学生写作中的读者意识,是改变写作中空泛、空洞毛病的一个不错的切入点。学生既不缺乏生活,也不缺乏真情,通过培养学生写作中的读者意识,原本一个平淡的题目,就有可能让他们有很高的兴趣,而且学生一旦明白了读者的存在,便可以联系生活经验,选出读者可能感兴趣的材料,可见,我们的学生缺乏的是把他们的生活和真情激发出来的渠道。

作为一名普通的语文老师,真诚的希望我们的学生作文写得更加“真实”,更加有趣,从培养“读者意识”开始吧!

发表回复
你还没有登录,请先 登录或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