朗读让文本眉飞色舞 ——宋书趁工作室聆听“书法与语言教育学术讲座”小结之一 刘书琴
songshuchen发起了2019-07-24
2
回复
13
浏览

2019年6月21日下午,鄢陵县实验中学宋书趁语文工作室成员在宋书趁的带领下,不顾炎热,怀着急切的心情踏上去许昌实验小学的路途,要一睹名家风采,聆听名家的教诲。

下午两点,由中国传媒大学教授,播音学博士,艺术学博士后——张政法先生,莅临许昌给中小学老师普及有关播音的知识

他讲的主题是:阅读到朗读,二者之间的内在关联和媒介转换。

首先,张政法教授用课件显示了教育部,国家语委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语言文字工作的意见。特别指出,中小学语文老师普通话水平必须达标,并要具有一定的朗读水平,口语表达清晰达意,交流顺畅。还应该掌握相应学段汉语拼音,具有于相应学段的朗读能力

接着张教授告诉我们朗读的意义。第一、朗读是回归语言的本体。语言首先是有声语言,文字是有声语言的记录符号。第二、言说能力是国际标准和时代的需求。第三、朗读改变重“文”轻“语”的畸重。尤其指出“说”是现代语文教学的短板。第四、朗读是语文学习的重要手段,尤其是古典诗歌的韵律特性。

张教授细致地解读了文本的作用,指出文本由语言文字组成,是朗读的依据,其中包含作者创作背景,个人思想情感,不仅有符号的表层,还有内在的逻辑。另外,理解文本是表达感受的基础。我们在分析文本的时候,首先重点把握概念,论析、隐喻和脉络。对这个问题,张教授以《静夜诗》为例来剖析文本作用并且指出了方法。他就一个“床”字,对床的古义进行推究,“床”是指古代护井的栏杆。这首诗不是说作者看到室内床前的月光,思家而不能归,久久不能入睡,而是指根本就没有睡的意识,通过诗中一个物象——“井”,试想象一个人在什么情况下在院中踱步,满怀惆怅,踽踽独行,一边看着天上的明月,摩挲着井边的护栏。就这个“床”让读者产生联想,有“井”就有水,有水就有人,我们由此可以推测出作者是千思量万渴盼喝一口家乡水,想见家乡人,这样作品的主题就显现出来,你看我们不是有“背井离乡”这个成语吗?所以我通过对这些物象进行联想更能理解本文的主旨,也显示了我们中国特有的文化内涵。所以说我们对文本的理解能促进诵读水平的提高。

再美的古诗,再唯美的意境都需要用声音表达出来,这就是朗读的魅力。朗读到底美在什么地方?第一,声音之美。有个典故:恒温问孟嘉:“听妓,丝不如竹,竹不如肉?”答曰:“渐近自然!”这个故事是说,人声就是天籁之音。第二、情之美。在此张教授用三种不同的声音形式来表现此诗之情。一个是戏剧《静夜诗》,一个是孙道临诵读的《静夜诗》,另外一个是龚琳娜唱的《静夜诗》。他们以不同的形式,把思乡之情演绎得荡气回肠,尤其是龚琳娜唱的这种版本,她脸庞上流淌的泪光,表明她早已进入情境,尤其最后的尾音即便没有诗句的相和,仅凭她“啊”的延长拖音,哀婉悱恻,足以把我们带入情不自已的境界,让观众心潮澎湃。

声音可以让人产生无穷的联想和想象。另外声音呈现韵律之美,声音有音高音长,音强,音色,还要有合乎美的节奏来通过对比推进,使情感具有张力。他以郭沫若的《雷电颂》为例,通过有声有色的朗读,立刻让文句充满了无穷的魅力,仿佛看到一个激情满怀的人在旷野上仰天嚎啸。再一个就是声音具有创造之美,朗读是有个性的,创造里面有情绪,有个人的理解,个人的理解和文本之间进行渗透转换,属于二度创造

张教授就我们中小学朗读中的难点进行了排忧解难。在朗读中如何处处理好稿件,首先要确定主题,解决说什么的问题?传达什么样的思想?什么样的情感?一千个读者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就是说对文本中所塑造的人物,各人理解可以不同,但是朗读者他所要表达的情感是唯一的,不能模棱两可。另外朗读之前一定要把握文本的结构,厘清思想感情的内在脉络。张教授又经方明老师所朗读的《岳阳楼记》为例,用PPT课件显示了这篇课文的结构,文章首段是叙述缘起,所用陈述语气,比较平静,没有高低起伏。另外两个自然段以己悲,以景喜,为下文议论抒情蓄。最后语言表达的重点,往往落在重意词上,比如“得无/异乎?”

张教授建议我们在设计上要注重选定的作品和自己的风格相适宜。一个是体验派,一个是陌生化。另外还需要要确定基调,也就是说口感、味道,也叫稿件的感情色彩。再者就是设计整体节奏和重点的表达。张教授以《问刘十九》为例,进行示范朗,他的朗读做到情趣和情绪交融,把诗人的情感表现得淋漓尽致。

总之,今天张教授传授的知识,让我受益匪浅,他的音色所体现的声音之美,让我想起“昆山玉碎凤凰笑,芙蓉泣露香兰笑”,他读的《雷电颂》让我的眼前出现了“石破天惊、霹雳震宇”的情景;他朗读的《问刘十九》让我眼前缓缓出现“围炉夜话”的画面,诗人“酒过微醺”的情态,温馨之中又有个性情趣,让人回味无穷……

张政法教授之所以能有这么高的播音水平,缘于他对声音的热爱,对播音的不懈追求使他登上成功巅峰。他由一个普通山里娃成长为一名大家的经历,真实地告诉我们从阅读到朗读的距离并不远,只需我们奔跑在朝圣的路上,孜孜以求!

 

所有回复
  • 书琴 2019-07-25

    听了教授的课,感到朗读教学是自己的短板,继续努力,期望有所进步

    还有-5条回复,点击查看
    你还没有登录,请先登录注册
  • liuyanfang 2019-07-25

    阅读能拓宽我们的知识领域,开阔我们的视野,更能陶冶我们的性情。积极行动起来吧,让我们共同走进有效的阅读!!

    还有-5条回复,点击查看
    你还没有登录,请先登录注册
发表回复
你还没有登录,请先 登录或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