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宋书趁工作室聆听“书法与教育讲座”总结之二 刘书琴
songshuchen发起了2019-07-24
2
回复
17
浏览

2019年6月22日上午,实验中学语文工作室成员在宋书趁的带领下,早早地来到了许昌实验小学听孟云飞教授传授书法之道。

孟云飞是艺术学博士后,首位河南省书法学博士。上午八时,孟老师莅临现场,言谈举止透着朴实和儒雅,他首先给我们讲了书法的概念。书法实际上就是书写的方法和规则,是汉字的书写方法的简称。

在这次讲座上,他主要讲解了六个方面的内容。

一.书法工具。

(一)、毛笔的选择。1.看大小按照笔的大小分类,有大中小,也有长锋、勾线等等多种形态的笔,各种笔的作用也不尽相同。初学楷书的笔宁大勿小。初学建议写7到10厘米左右的字为宜,不要太小,大字能很好的练习字的结构。建议毛笔的锋长大概4至5厘米(我用的笔峰长约4.5厘米),忌用小笔写大字,毛笔宁可稍大一些。2、看毛笔的性能…羊毫:笔头是用山羊毛制成的。狼毫:笔头是用黄鼠狼尾巴上的毛制成的。兼毫:是指用两种以上之毫制笔,称兼毫。一般以狼毫或紫毫(紫色兔毛)与羊毫合制而成的为主。简单讲,羊毫质软,写的字圆润秀美、弹性略差;狼毫质硬、弹性好而吸水性较差。初学者建议使用狼羊兼毫笔。此种笔的优点兼具了羊毫和狼毫笔的长处,刚柔适中,价格也适中。虽建议初学以兼毫为主,但也不尽然,更是要看个人的习惯和爱好,这里不所赘述。3、好毛笔的标准:看形制好的毛笔要求“尖圆齐健”,被称为毛笔四德,“尖”指的是要有笔锋、聚峰要好;“圆”指的是笔肚要饱满;“齐”指的是毛笔开笔之后笔毫要整齐、忌参差;“健”指书写按下提起之后能明显感受到笔的弹性 

(二)、墨,墨分“松烟墨”和“油烟墨”两种,松烟墨以松树烧取的烟灰制成,特点是色乌,易书写,光泽度差,胶质轻。油烟墨多以动物或植物油等取烟制成,特点是色泽黑亮,有光泽,中国画一般多用油烟墨。练大字使用墨汁即可,省时方便,最常见的一得阁,曹素功等都可以。

(三)纸 。首先讲宣纸的分类,宣纸分为生宣、半熟宣和熟宣。

生宣:生宣吸水性和沁水性都强,易产生丰富的墨韵变化。对写字者来说就是笔画容易晕开。熟宣:加工时用明矾等涂过,故纸质较生宣为硬,吸水能力弱,使得使用时墨和色不会洇散开。半熟宣:是介于前两者之间的宣纸,吸水能力也在前两者之间。

我们学生作为初学者,可以用半熟的宣纸写大字。孟教授建议用毛边纸或旧报纸。最好是加厚毛边纸。这种纸写出来类似于熟宣的效果,因为不晕墨,可清晰地看出笔锋的走势,很考验基本功,当然字的缺点也会暴露无遗,使用的时候建议用较涩的那一面,写起来更有手感。

(四)砚的作用:一是因为砚自身有其合适的重量,放在书桌上比较稳不易掀翻;二是因为在书写的过程中如果短时间离开(比如去吃个饭),将砚盖上盖,倒出的墨汁便不会挥发,回来可以接着用,如果放在敞开的容器比如盘子里,墨一会儿就会干了。所以买的时候一定要买带盖的。

  二、如何选择字帖

历代碑帖浩如烟海,风格千差万别,书艺也有高下之分。因此在选择字帖时,要认真对待,要有针对性。具体应该把握以下几点:

1.选择优秀的字帖。所谓取法乎上,即选择最优秀的碑帖。古人云“取法乎上,得乎其中;取法乎中,得乎其下”。对于初学者而言,我们应该选择历代著名书法家的代表作来学习,因为那些是被时间证明,并且被公认的优秀作品。这样才不会走或少走弯路。

2、选择法度严谨的字帖

初学写字,严谨的字帖,应从规矩入手。孙过庭在《书谱》中说学习书法有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以平正为主,因此我们应该选择法度谨严的字帖作初学范本。

选择择雅俗共赏的字帖,这里的“雅”,指格调高雅、风格纯正;“俗”即通俗,大家易于接受。一般来说,这样的字帖也必定是用笔精到,结构美观的,是属法度谨严的作品。初学者建议选楷书:颜真卿《 颜勤礼碑》、《多宝塔碑》、《自书告身帖》、《麻姑仙坛记》。柳公权《玄秘塔碑》、 欧阳询《九成宮醴泉铭》,赵孟颁《胆巴国师碑》

 

  三、临摹字帖的方法:

(1)写仿影:用透明的纸,蒙在范字或字帖上,照着纸上显露出来的字迹仿写。要一笔一画地认真仿写,不使走样,尽量符合笔画顺序规则和间架结构要求。(2)单钩:用薄纸蒙在字帖上,只钩出字的点画的中锋线,然后按照钩出的中锋线自己运笔书写。此法简便有效,能迅速将帖上的结构记入心里。(3)双钩:将薄纸蒙在字帖上,用极细的线条将字的外形轮廓钩出空心字来,勿使丝毫失真。(4)填实:对已钩出的“空心字”,用墨填写。注意要一笔完成,既不能有空隙,也不能写出双钩轮廓之外,不然就会破坏字形。要完全跟着帖走,以求近真。

   四、如何临贴。

1.对临:即指写实意义上的临写,也称作实临。其目的在于对古法的仿效,越似越好、越熟越好。此阶段的临习,讲求细腻、精到、准确,这样有利对古法由宏观到微观的理解领悟,有助于强化训练技法的表达能力。此过程作为临习取法的基础程序之一,只在“取”而不在“守”,是吸收古法的手段。

2.背临:指在实临基础上的强化训练过程,有助于对已学知 识的记忆和熟习。实临表现为“学”,背临则表现为“会”。此中力求准确、熟练、自如、轻松。此过程,作为临习取法的熟练程序,意在由生到熟,准确灵活。是变古法为己法的必要手段,也是检验学习效果的方式之一。

3.意临:指在实临、背临的基础上,灵活运用古法,消化“常法”的试验过程。 此阶段重点强化用笔的灵活与墨法多变。其特点为“宏观”—所习法度不变,微观—笔墨情趣变。其作用主要体现为试运用或运用前的准备,以达到取法—用法—化法—合法的目的。此过程是创作前的训练步骤,有助于发现培养艺术风格、艺术个性,提高未来书作的情采及表现能力。

   五、身法、

孟教授介绍了两种执笔方法,一是五笔执笔法,二是三指执笔法。写字不仅要学会执笔法、腕法,而且要掌握正确的身法,即身体的姿势。写字姿势的正确与否,不仅影响写字的好坏,而且对身体也会产生一定的影响。身法有两种,一是“坐势”,一是“立势”。坐势要求做到:头正、臂开、身直、足平。立势,是站着写字,这往往是写三、四寸以上的大字,或者更大的字。立势要求头俯、身躬、臂悬、足平。

  六、笔法

清代康有为也曾讲过:“书法之妙,全在运笔”。可见笔法四书法中关键的技法。那么,什么是用笔呢?用笔包括了下笔、行笔和收笔,这就要求充分利用笔毫柔软而富有弹性的功能,使运锋铺毫首尾完善,气势流畅,笔力丰盈,使笔毫在顺逆相交,疾涩相顾,轻重相间的情况下运行,这就是用笔。要做到这一点,不仅需要一定时期(甚至长时期)的反复练习,而且要勤于思考,分析运锋铺毫过程中的具体表现,即不同的用笔方法下,点画线条所产生的形态,从中找出一些艺术规律。

孟教授此刻挥毫泼墨,以“文以载道”四个字示范了用笔的方法。

总之,这节课,孟教授讲的都是初学书法者所要掌握的基础知识,通俗易懂,非常实用,很遗憾的是孟教授没有用PPT课件,如果孟教授的讲解能配上课件,无疑如虎添翼,精妙绝伦。他怀囊锦绣,胸有丘壑,只是讷于言,敏于行罢了,他讲课的情形不由得让我想起老子经典语录——大音希声,大象无形。也许这句话就是大师的写照吧!

 

 

 

所有回复
发表回复
你还没有登录,请先 登录或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