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霁月难逢,彩云易散。心比天高,身为下贱。风流灵巧招人怨。寿夭多因毁谤生,多情公子空牵念。”
这是红楼梦中给晴雯的判词。晴雯是赖大家用银子买来的,晴雯那时十岁,贾母见了,十分喜欢,于是赖大家的把她送给贾母孝敬了。后来贾母以她伶俐标致就受与了宝玉。是宝玉身边的二号丫头。由来来看,晴雯命运甚苦。
但是这个命运甚苦的人在她这一段人生之路上又是如何展现她芳华呢?她又有怎样的性格呢?我们通过下面三个场景来玩味一下:
第一件事出现在红楼梦七十四回:惑奸谗抄检大观园。事件的起因由一个十锦春意香袋引起的,这物什引起了王夫人的震惊:这东西在贾母的院子里被捡到的,大白天摆在山石上,成何体统,这要是让外人知道这性命脸面还要不要?于是兴师问罪于凤姐,言外之意,凤姐作为管家,对于大观园有失职之责,最重要的是这样的事情会对儿子有影响,勾丝牵线的会动摇宝玉读四书五经的心,那是宝玉入仕道路上的绊脚石。所以宝玉身边的丫头是第一排查对象,长相俊俏的晴雯首当其冲。于是不多时,晴雯到王夫人面前,接受审训,此时晴雯身体不适好些日子,没有精致妆容,发钗松动,衫垂带褪,有春睡捧心之态。此时的王夫人见到她,水蛇腰,削肩膀,眉眼有几分和黛玉相似,早已堵得她心中不痛快,冷笑说:“真是个病西施,弄这般样叫谁看?今日宝玉怎么样?”
晴雯是极为聪明之人,马上看出了端倪,说:“我不经常到宝玉房里,你问麝月和袭人?”她很聪明地知道如果越懂宝玉越熟悉,此刻就离危险越近,所以避开了。但是王夫人接下去又问:“打嘴,难道你是个死人,要你干什么?”她这问话多么的奸诈,既想让丫头尽心尽力伺候,还怕略有点姿色影响了儿子,真是一个十足的刁妇。这时晴雯的伶牙俐齿调度过来,应声道:“我原是老太太身边的,我原说自己笨身笨脚,怕怠慢了宝二爷,但老太太说原本也不是叫我随身伺候,他身边有的是人。”接下来王夫人无话可接,只好说把她骂走了。
这一段主仆之间的对话描写,刻画了一个聪明伶俐的少女形象。
第二件事也就是晴雯被王夫人骂后,晚上心里正憋屈时,凤姐和王善保家来搜小姐们丫头的箱子,看是否有私物,伤风败俗。凤姐和宝玉一边喝茶一边聊天,王善保家的开始搜查,箱子都一一搜过,见到晴雯的箱子问:“是谁的,怎不开了让搜?”这时候晴雯出场了:
“只见睛雯挽着头发闯进来,豁一声将箱子掀开,两手捉着底子,朝天往下尽情一倒,将所有之物尽都倒出。”一个“闯”字写出了她受到王夫人极端的侮辱之后,内心愤懑,不在乎仪态仪表,此刻她想干嘛?那就是发泄。“豁”这个拟声间,写出了她怒气之下掀箱子的力度之大,似乎要把她的委屈和怒气一下子从胸腔中掀出来,狠狠地摔在地上。“捉着底子,朝天往下”又生动传神地细腻地表达出她“心中无私天地宽”的坦荡,是的,她要把她的清白如同箱中的物件一样全部坦露出来,日月可察,天地可鉴。
这是一段动作描写,她没有言语,但每一个动作如同霹雳,非同凡响,好像每个动作都在引颈呐喊。反抗,无声的,都在为卑微的生命争取尊严,使作品更具有震憾人心的艺术效果。
上面的两件事体现了人物的“可爱”,但一个有血有肉的真实人物,绝不仅仅有“可爱”,这可爱的性格恰恰又是人物的“可恨”之处。
晴雯的嘴既可爱又可恨,纵观她的一生,她有一个主要问题没有弄清楚,那就是——”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性格和出身形成了反差。
她是一块爆碳,一点就着,王夫人容不下她,花袭人也明里暗里想让她走,她还经常无缘无故得罪人,她见到红玉就骂:“你玩疯了吧,院子里花不浇,鸟雀也不喂,茶炉也不拢,就知道外头逛。”当红玉给她理论时,她阴阳怪气地说:“爬到凤姐的高枝上了。”结果真的把红玉真骂到高枝上,凤姐见红玉眼角灵活,就留在身边,因避讳宝玉的名子,就赐她名叫“林小红”。
从以上三个片段来分析晴雯的性格,有可爱的一面,有可恨的一面。在现实生活中,人物如果没有缺陷,就没有生活气息;倘若没有可爱之处,作品也没了艺术性,我们对这个人物不感兴趣,也就进不了审美境界。
我们看过很多作品,刻画出的人物形象黑白分明,事实上,人的性格有复杂性,黑白之外还有个灰色过渡地带,人物不是一直“黑到彻底”,也不是绝对的“白璧无瑕”,所以说塑造人物,从某种角度看“可爱”和“可恨”恰相得益彰,也只有像曹雪芹这样作家,有这样的冷静头脑,才能把人写得这样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