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教材成为写作的例子 ——《邓稼先》文本研读之写作美点 宋书趁
songshuchen发起了2019-07-24
0
回复
12
浏览

“语文教材无非就是例子”,《邓稼先》一文,可值得学生借鉴模仿的写作美点还真不少。

一.并列结构之美:巧立小标题,多角度呈现人物形象。

  本文运用“板块”并列横式结构,巧立主题式的小标题,从多角度展示人物形象,使布局谋篇奇妙无穷。

从内容来分析,全文六部分紧密关联第一部分是全文引子;第二、三部分简介邓稼先的经历和贡献;第四部分从侧面写邓稼先贡献之大是第二部分的扩展;第五部分重点写邓稼先为国献身的崇高精神是第二部分的具体化;第六部分总结全文

从逻辑关系来分析,这六个标题内在之间是因果关系先交代背景、人物简介,之后通过邓稼先与奥本海默的对比来探求形成原因,再举例通过一件事、一句话来描述人物的品格、贡献,最后再进行总结来照应开头文章开头。

从拟题方法来分析:“从‘任人宰割’到‘站起来了’”以事为线,“从......到...... 概括叙事内容,由此可联系《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拟题之精妙; “‘两弹’元勋”简洁凝练,高度赞美人物之贡献;“邓稼先与奥本海默”以人为线,并列结构凸现本节写法;“民族感情?友情?”特殊句式和标点的运用更是蕴含丰厚意蕴;“永恒的骄傲”则直接抒情和议论,再次彰显文章感情基调。      二.选材精当之美:撷典型事例,深层次突出文章主题。

按理说,邓稼先是“两弹元勋”,可写的光辉事例有很多,文章应把重点放在叙述其研制“两弹”的巨大贡献上,但作者却没这样处理,而是选取一些典型事例表现老友的科学精神、科学态度以及气质、品格、价值观、人生道路的选择等,更能突出邓稼先的无私忠诚,从而更好突出主题。另外,作者虽与邓稼先有50年的友谊,但分开20余年,对邓工作的具体情况不可能很了解,掌握材料也不太多,所以侧重选择一些平常小事,以小见大,于细微处见深情,与平凡中见高尚。这样处理更尊重事实,详略得当,扬长避短,不发挥不虚美,也符合传记的特点。                            三.对比手法之美:比大异小同,从细节凸现人物精神。

为突出邓稼先的“最不引人注目”“忠厚平实”“真诚坦白”,作者抬出了在才气、贡献、地位上与之有相似之处但却锋芒毕露有人仰慕有人厌恶的奥本海默,通过细节对比凸现邓稼先身上那种体现着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的奉献精神。

此外,还有第一部分中华民族“最黑暗最悲惨”的历史和第二部分“两弹”研制成功“中华民族完全摆脱任人宰割危机的新生日子”的对比,更能突出邓稼先作为中华民族核武器事业的奠基人和开拓者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精神的至高无上。

四.多变句式之美:以骈散长短,借变化使其摇曳生姿。

本文多处运用骈句使句式整齐

如:德国强占山东胶州湾,“租借”99年。

俄国强占辽宁旅顺大连,“租借”25年。

法国强占广东广州湾,“租借”99年。......

四个句子单句成段,组成排比句列出列强侵华罪行,强烈表达作者对列

强的愤怒和对祖国屈辱历史的痛惜之情。

粗估”参数的时候,要有物理直觉;昼夜不断地筹划计划时,要有数学见地;决定方案时,要有勇进的胆识和稳健的判断。

此组句子,连续指出三个必备的高标准要求,有力地表现了邓稼先的杰出才能,洋溢着作者的赞美之情。

这样的句式排列整齐,往往造成一股气势,好念,读者印象深刻
   另外,文章长短句交错使用句式多变,很多地方都是单句成段,能很好地为表达思想感情服务长句便于表达较复杂严密的意思;短句显得活泼,节奏快;单句成段则能强调突出所要表达的情感。

这样,句子的长短变化,形成一种交错美;骈散结合,形成一种节奏美;单句成段,形成一种气势美。几种句法结合起来用,有一种特殊的表达效果,使文章更具表现力,在表达上摇曳生姿。

五.引用修辞之美:摘古文歌曲,借引用创设不同情境。

“我不能走”一节,作者先是引用《吊古战场文》,用渲染手法极写古罗布泊荒无人烟、凄凉萧瑟之环境氛围,从侧面写出邓稼先工作环境之恶劣艰苦;以残酷的古战场含蓄隐写研制“两弹”这场看不见硝烟的艰苦卓绝的战役,表现邓稼先之执着坚韧。寒气凛冽、蓬断草枯之境使人心生悲壮,28年离家别亲、奋斗不止、坚定不移之信念令人心生崇敬——邓稼先,实为“中国脊梁”!

接着,作者顺情而写,一首“五四”时代歌曲读来令我们心潮澎湃,壮志在胸:邓稼先,只手撑天之中国男儿;邓稼先,为国为民之奇伟丈夫!此歌词写尽邓稼先“奉命于危难之间”的一生,道出邓稼先为研制“两弹”殚精竭虑无私奉献的精神,并再次充满深意地点出其对改变中华民族历史进程的深远影响,以壮烈情境激起了读者豪迈的情感共鸣。

六.表达方式之美:融抒情议论,以记叙为基为君立传。

第一部分一至五段列举1898年“中华民族五千年历史上最黑暗最悲惨”的列强侵华罪行,为叙;第六段概括总结中融有抒情;七至九段则议论抒情相结合,在历史背景下引出邓稼先,表明他的贡献对中国来说的历史性意义。   

第二部分十至十六段概述邓稼先的生平及贡献,十七、十八段则通过议论高度赞扬其精神。

第三部分仍是先叙后议,第四、第五部分则叙后抒情、叙中有情。

最后一部分则变换手法,以议论为主,总体评价邓稼先,总结全文,升华主旨。

由此,邓稼先之形象深入人心,邓稼先之精神永垂不朽。

七.表情达意之美:语简洁平实,以深情厚谊动人心弦。

本文为人物传记,作者在人物形象中倾注了强烈的热爱情感,文章大量篇幅语言简洁平实,凝练有力,表现出了作者对中华民族和有着50年友谊的老友的至情。仔细品读,字字句句中都能体会出流淌在作者心中丰厚真挚的深情厚谊,叩击我们的心灵。 

发表回复
你还没有登录,请先 登录或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