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一名语文老师不到2年,在这2年的语文教学中,由于一开始教了2个初一年级的语文兼一个平行班的班主任,语文教学中作文这块做的很不好。刚开始的时候每个周末不休息,拼命把所有的学生作文改完,后来实在是辛苦,听从老教师的建议,让学生自评、自批作文,实验班的学生批改平行班学生的作文。结果是作业批改任务顺利完成了,工作效率大大提高了,省下的时间用来备课和改作业,学生成绩也上去了,但发现这种方法对平行班的学生来说没有任何帮助和提高。在讲公开课的时候,也曾想“与众不同”一下,在作文教学这块做个课,结果各种条件限制,最后没做过作文公开课,到现在作文课学生的写作练习还停留在学生写,老师批改,或者学生写,学生批改,让学生通过借鉴作文的方法来提高自己的作文水平层面,看了《写作教学的智慧》一书,让我大为惭愧。现就其中看过的一章《选择有价值的材料》说说自己的心得体会。
写作文在材料选择上应该新颖,这是所有语文老师都知道的道理,但如何新颖,如何让学生发现发掘并写出好的作文材料并不容易,这一章首先指出了两种语文老师容易犯的通病,一个通病是老师介绍什么是选材、选材的重要性,强调作文选材要新颖、独特等基本要求,然后让学生自己写作文,另一个通病是例文点评式,即介绍学生的习作,指出文中材料的得失优劣。前一种模式缺乏针对性,而其指导往往失之空泛,后一种模式因就一篇论一篇,就一则材料论一则材料,其指导不能上升为具有规律性的方法,因而不能指导学生举一反三地运用。其实在我的语文教学中,两种错误我都在犯,结果没有把可遵循的作文选材规律传授给学生,作文教学质量差,学生作文水平更差。看过本书作者在宝山一所中学上的一堂作文课示例,我意识到几个问题,一、如果有时间有机会的话老师不要把每节作文课都上成学生实践练习课,可就每种体裁的写作方法给学生进行详细的传授和指导。比如写关于记事的记叙文这种体裁,就选材这方面,仿照作者,可让学生先搜集并把自己想写的事材料写在练习本上,然后同学们分组讨论想写的事有没有典型性,有没有意义,想写的事对表现文章的中心有主旨有没有帮助,讨论后确定是否选择成为记叙文中的材料,而不是眉毛胡子一把抓,最后作文中材料很多,但要不琐碎,要不对表现文章中心和主旨没有意义。要不陷入老套的思路,写出来的作文没有一点吸引力。在看这个课例时候,还有值得借鉴的地方,比如换位思考,让学生换位思考自己写的作文中需要不需要这些材料,变身为小老师,这样才能看出自己作文中的不足之处。还有材料的选择要小切口入手。选择的材料虽然小,但新颖,具有典型性。通过多上这样的作文理论讨论课,教会学生作文写作方法。方法和规律性的知识掌握了,有助于写其他所有的记叙文。
这一章中印象很深的还有几个词,比如“陌生化”“有效材料”等,“陌生化”指选材要拒绝老套,要选择“陌生化”的材料来充实自己的作文,“有效材料”指的是材料选择要“有效”有用,不要为了凑字数而在作文中夹一些无用的材料,作文中的材料只有新颖、有效、对表现主旨和中心有用,有典型性有意义。这样的材料才是好材料,写出的记叙文质量才高。
看了这一章,对我的启示非常大,我会在以后的作文教学中根据这一章的讲课示例,学着备好作文课,学习体会其中的方法,争取慢慢进步,语文作文教学更上一层楼!我期待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