滕子京有点冤
songshuchen发起了2019-07-25
0
回复
12
浏览

滕子京有点冤

鄢陵县实验中学  宋书趁

  每每读范仲淹的《岳阳楼记》,在感慨范仲淹作为文人联想丰富大气磅礴洋洋洒洒的文笔和作为政治家“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胸怀天下先忧后乐的博大胸襟的同时,都会联想到文中范公提到的另外一个人:滕子京。以为此先生同范公一样,官声清廉,律己极严,甚是敬重这个模模糊糊的影像。
  宋人王辟之在《渑水燕谈录》里称:“庆历史,滕子京谪守巴陵,治最为天下第一。”《宋史》评价滕先生说:“宗谅尙气,倜傥自任,好施与。”可见此人官声好像不错,人品也还过得去。心中又自浮现一游侠尚气豪爽大方潇洒不羁的形象来。
  于是对此公充满了兴趣,便要探究他何以被贬。结果却令本人大跌眼镜——原来此公遭罪竟因“三公消费”。公款吃喝、公款消费馈赠、公款大兴土木搞面子工程政绩工程。请看此君消费列表:
  宋仁宗天圣九年,老滕由大理寺丞被贬至闽北邵武任知县,原因是以“建学”为名挪用办案经费用之于结交文人学士资助江湖豪客;到了邵武,仍执迷不悟,肆意挥霍大吃大喝,所幸邵武地处偏僻,没有电话网络,天高皇帝远没人告发;熬了几年,任今甘肃泾州知州,那可是一方诸侯,老滕更是如鱼得水。“馈遗游士、犒劳民兵、兴建楼阁”,浪费公款十六万贯,为防人查账竟私毁账簿。乖乖,十六万两银子,够买八十个宋江的人头了。滕大爷真狂!
  这下惨了,纪委干部秉公执法,不贬不足以平民愤,于是“滕子京谪守巴陵郡”。可是,江山易改,本性难移,惨痛的教训不能填补又大又深的欲壑。岳阳太穷,公款不够吃喝,老滕聪明绝顶“下海”捞钱:贩卖私盐逃避关税,向民间借高利贷者讨债,用于政绩工程。“乃重修岳阳楼”不假,是否真的“政通人和,百废俱兴”就不得而知了。
  至此,笔者心中升起诸多疑问:老滕这人真的是一个好官吗?历史中虚假的成分有多少?走到哪吃到哪,不成了“滕剥皮”了吗?吃完国库吃百姓,能为人民服务吗?所谓“治天下第一”恐怕也是金钱的魅力吧?“有钱能使鬼推磨”,这个世道拿钱为自己树碑立传的人多了去了。给考核的人意思意思,推杯换盏后悄悄塞一个红包,保准年度考核优秀,花的不是自己的银子,谁会心疼呢?
  我想范公是不知情的,或者是老滕要附庸风雅请明星官员作序,给自己贴点金罢了。既然为人写文必要交代写作缘由,滕先生因此文名动后世,成了楷模典范,也许是后人的误解或曲解吧。
  《宋史》记载:“及卒,无余财。”可见此人虽吃喝浪费无度,可恨可耻,但还没有到将银子中饱私囊一天不查银票就无法过活夜不能寐的地步。而且老滕只知道毁灭账簿却不知道将钱洗洗拟个假名转移财产甚至换个身份移民海外潇洒快活去,再不然让他的兄弟姐妹七大姑八大姨也开几个公司玩玩,他有下海的经验啊。以他聪明的头脑和地方首脑的权势,揽些个路桥工程、园林规划、房地产开发什么的不是手到擒来的事儿么?那钱还不哗哗地往自家流啊。这位滕先生真真是太傻太愚太不知变通太不开化了。如果他生活在现代跟他的后辈们学学,耳濡目染,自会找到其中门道,哪会有连续遭贬的不幸呢?也许会连升三级吧?
  滕先生确实有点冤啊。 

 

发表回复
你还没有登录,请先 登录或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