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7份考场作文,速览式的阅读我用了近六个小时。改完后没有喜悦,满满的挫败感!437份试卷,可以作为一次很好的问卷调查,它反映出来的问题令我震惊,失望和自责!
一,书写的随意,字体的潦草。437份试卷,整体看来没有赏心悦目之感,字体普遍潦草不规范!书写真的应该迫切体现到中小学生课堂教学中了!
二,内容的空泛,表达的晦涩。写作本是真情的流露,情感表达的需要,可是,我们的孩子缺少的恰恰是这个,情感游离在文字之外,只是干巴巴的叙述,丝毫没有感染力。
三,思想的低迷,情感的苍白。文章所表现出来的主题依然保持在小学生的认知水平,作为八年级学生的理智和情感感觉不到,缺乏青春的朝气。
四、主题偏离,不知所云
有一半的学生的文章,没有一个明确的主题,让读者不明白作者到底想表达什么情感,有什么启示,有什么主张,此时多想对孩子说一声:孩子,你想借这篇文章说什么呢?当你写这篇文章时,为什么不确立一个中心呢?仿佛你去走一条主干道,走着走着,忘记了来时的路,忘记了你的最初的心,你一路走来,到底想干什么呢?
以这次《照片里的故事》为例,很明显,这张照片非同寻常,对你产生了很大影响,并且给你带来一次难忘的成长,有特殊意义,才值得留念。如一张美景图,就把景写美,把幸福感写出来,歌颂祖国的大河河山写出来,把对祖国的爱写出来,而且不要忘记适当点题。如写亲人照,写出和谐写出感恩等,如写朋友照,写出友情,珍爱等意,如写比赛照,写出励志奋发意。这篇文章的基调都需要要昂扬向上,主题是歌颂真善美。
我感到很难过,看到孩子们不知所云的句子,仿佛看到孩子一双双迷茫的眼睛,仿佛他们除了对吃喝玩乐深有体会,对身边的小事以及生活体验过于肤浅,流于表层,最重要原因是他们的疏懒和浮躁,思想的萎缩,不愿去也不想去思考深层的东西,哪怕深那么一点点。
五、思路杂乱无章,审题不精准,
从学生的写作程度来看,简单的行文结构掌握不到位,缺少照应,既无首尾的呼应,也无标题的照应。
以这次的命题作文为例,在首段有一部分学生既没有提到有一张照片,也没有简单概括照片内容,就直接用大段去叙述一个故事的来龙去脉,到最后竟没有提到这是一张照片,没有点题。有的首尾脱节,没有形一个整体。就好比一头吃苦耐劳的牛,欢天喜地去耕地,自以为身强力壮,一路唱着凯歌,不费吹灰之力就把一块地翻得均匀得体,最后的结果:被告知地不是主人的地盘,犁错了田地。
六、语言拖沓冗杂,用语缺乏简洁
学生的词汇极度贫乏,甭说精彩优美的句子,甚至表达就有障碍,仿佛一个口吃者,无法表达流畅,老师是听着看着就干着急。在行文中,详略不是一般不当,主次有时颠倒,如果不知道怎么铺垫就别铺垫,不会渲染就别渲染,不能埋伏笔就别埋,什么都没学精到,其结果是邯郸学步,过多的旁逸斜出掩住了主体。有的不知如何下笔,干脆把试卷中现代文阅读的部分掐头去尾,强硬纳入自己的作文中,“拿来主义”者好比在情急之中偷来一件衣服,胡乱套到身上,也不管合适不合适,弄得不伦不类。
总之,从这次阅读作文来看,百分之六十五的学生,就好比一个醉酒之人,行来步履蹒跚,漂浮无根基;目看眼神迷离,目中无人无物;语来伦次全无,颠三倒四;整个状态是颓废,迷茫,呆若木鸡。
在我们的作文中,上述问题亟等解决,它没有什么固定的程式化的方法可以借鉴,也就是说每一次的写作训练都需要教师费尽心思去设计,并能够唤起学生的写作欲望,激发学生的写作情感,让他们不吐不快。我想如果做到这点,写作教学也就算完成了。这是一项艰难的工程,我个人认为想提高作文水平,没有技巧的技巧就是阅读,这是提高写作的不二法门,我们可以为他们指出路的方法,至于如何在这路上走得精彩,得靠他们日常的阅读和长期的积累。
例如我们可以在分析课文时可以以课文为例,让学生模仿和积累这些案例,还有我们平时讲的现代文阅读,目光不能只停留在只会做后面的题,掌握几点答题方法,像这些现代优秀的精华需要我们用心体会,如此下去,阅历少的学生至少可以在他人思想的引导下给自己思想上留下些痕迹,在语文教育中,不能为做题而做题,只为成绩而成绩,否则,那老师只是一个教书机器,学生也是一具没有灵魂的行尸走肉,当学生有了思想,立意就会自然地体现在所写的文章中,。
另外,学生的字体,需要我们加大力度去指导,一笔娟秀的字体,如小家碧玉般惹人爱怜,一笔铿锵有力的字体,如刚正的勇士……不同字体能给人不一样的感觉,其实带来的是一种不同的艺术美感。这些都得需要学生对书法产生热爱,并且能坚持练下去,带来自信,带来欣赏,才能走得更远。在这一块,作为语文老师,不能急功近利,想写一手好字,实在急不来,不需很多,每天坚持一点点。
我想如果我们能做到上述几点,写作教学将有所突破。
试着摸索,相信能够找到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