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一段时间,学校组织老师去许昌培训,我在许昌市一中见到了余映潮老先生,见他瘦弱的身躯,苍白的头发,温文儒雅,给人一种朴实温平之感。
下午听了他的的专题讲座《浅谈文言诗文的教学》,首先他讲述了对古诗文教学的六个层面的内容:
第一,背景知晓的层面。
第二 语言学习的层面。
第三,内容理解性的层面。
第四,朗读背诵的层面。
第五,审美品析的层面。
接着他对老师也提出了以下要求:
一、 练习朗读教学的本领
教学警语:朗读教学,既是语感的,技能的,又是审美的。
(一)、老师如何进行朗读能力的自我训练
1.训练自己大声,准确地朗读。
2.训练自己读好句子的节奏。
3.训练自己好文句的停顿。
(二)、落实文言诗文教学设计六个字的基本要求。
1.实,内容实在,讲求落实。
例如:学习任务:课文细读
(1)读得清楚:文从字顺
(2)读得好听:就是能把握停顿,
例如《咏雪》朗读中的停顿:
停顿包括:顺应语法的停顿
清晰音步的停顿
特殊语境的停顿
(3)读得有味
其标志是能品味语言,对课文有语言品味与奇妙发现。
例如:俄尔雪骤
此处的作用:自然环境的描写,渲染氛围,引发故事
公大笑乐:表现人物神态意志,渲染欢快轻松的气氛,与“欣然”相呼应,人物不作任何评判,耐人寻味。
2. 活,手法灵活,形式活泼
例如: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子曰:“饭疏食饮水同,曲有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也可以这样充满情感地赞美颜回的: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话题可以这样设计:
(1)、这两章都写了……
答案可以是这样:穷困,志趣,心境,追求。
(2)、“乐”乐在什么?
乐在坦然的心境,表现了开阔的心胸,表现了内心的强大。
3. 细,小步轻迈,细腻有序
例如:《孙权劝学》课文细读
(1)一组语气词:
但当涉猎,见往事耳(表限止语气,译为“罢了”)
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表示感叹语气译为“啊”)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表反问语气,译为“吗”)
(2)、一组虚词
但当涉猎:只,仅仅
蒙乃始就学。于是
乃鲁肃过寻阳。到……的时候
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持。就要,更:更新。
……
课文美读:
层次清晰,留有空白
剪辑镜头,以简驭繁
正侧面,手法生动
平实开头,高妙结尾
语中有人,事中有理。
课文内读:体会孙权语言表达的艺术:情味。吕蒙语言表达充满的情趣。
4、趣,巧妙激趣,生动有趣
例如:〈三峡〉
试用趣味识字的方法,
找出带“山”旁的字和它们的意思
找出带“”旁的字和它们的意思
……
5、美,美读美析,品美审美
例如:《蒹葭》
……
此是爱情诗,风格柔美,意境朦胧,悠远,是抒情诗的名篇。
美在何处?
美在章法:重章叠句,一唱三叹。
美在起兴: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美在追求:溯洄从之,溯游从之
美在形象: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现在引用为“秋水伊人,在水一方)
6.丰,内容丰富,活动充分
例如:《夏日绝句》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
积累:咏史诗,借古讽今。
朗读:直抒胸臆,声调激越
一首歌咏“英雄豪气”的诗
例如:《竹》
积累:题画诗,咏物诗,哲理诗,咏物喻人
朗诵:语气坚定,基调深沉。
一首歌吟“铮铮骨气”的诗。
……
总之,这次培训,收获颇丰,尤其是听他讲的这个有关古诗文的专题,以后在教学上要多诵读,力求有一点突破。
余老师是一位朗清的老师,“朗清”这个词形容一个人好像不合适,但在余老,格外恰切!神清气朗是他外在的表现,课堂上的朗朗清清是他的内在,听他的课,你也会有“朗清”的感觉:会豁然开朗,如醍醐灌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