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广场自从重新装修之后,每当夜幕降临,那些养生走步的,忙商家宣传的,处理衣服鞋帽的,招揽儿童买玩具的……从四方聚焦而来,纷繁杂陈,占两三方地,铺排列去。整个广场仿佛是一口支起的大铁锅,嘈杂喧嚣之声如煮沸的水上下往复,“咕嘟咕嘟”地冒泡,在剧烈地翻腾。你瞧,广场门口,赫然停着一辆车,载着满后厢的苹果,红中透着黄,散着香味,诱人前往,车主人提一把椅子坐下,一面扑嗒扑嗒摇着扇子,一面扯着嗓子喊道:“苹果拉回来啦,苹果拉回来啦!又脆又甜,特价特价啦 !两块儿一斤,一斤两块钱。每句重复一遍,我听后笑了,我觉到这些平凡的人物身上带着不顾一切的劲头,就连出口的话也有修辞的味道,如果仔细听这话如口中含着一支橄榄,最耐得去品,能品出一段拼搏坚韧的人生。
我正对此品砸不已,忽传来一支舞乐,循声走去,挤进人群的前面,看到一对舞者,据说是一对夫妇,女的,身姿中等,白脸柳眉,乌丝麻花辨;男个矮身瘦,但眼神却透着一股强悍,两人是五十多岁模样,伴随着悠柔和缓的音乐,两人开始搭肩揽腰,前走几步后退几步,随时摆手躬腰,左旋右倾,只见男的踮起脚,牵起女方的手高高的举起,舞伴默契地反转腰身,顺势从他高举的胳臂下敏捷地穿过,接着松去舞伴的手,向身后旖旎滑去,似落红故意飘零于水中,和着溪水呢喃一段私语。突然乐声节奏加快,越来越急切,如千万骏马突奔而来,舞者倏地梦中惊醒,两者对脸,即刻,耸肩提臀,扭腰摆胯,我似乎感到舞者肚皮肌肉在不住地颤动,就连伸脚踩地的动作也快如急雨突下,幸好脚下是瓷砖,如若在乡村野地,必将烟尘斗乱,茫茫尘埃不见人,那种对舞蹈的痴狂,仿佛使不为明天只争朝夕的势头。
沉醉于舞的世界,他们常常忘却身边一同而来的小孙女,幼女两岁样子,一手执奶瓶,送到嘴里,一手拨弄音箱,时而蹲下,时而立起,等到曲终人散,奶奶才会揩掉脸上的热汗,双手掐女孩,抱在怀里,嘴里“嗨”着,旋转开去,一时袓孙二人裙裾飞扬,有时爷爷会双手拦腰抱起她,托着她举向头顶,放手丢去,随着一阵“咯咯”的带着兴奋的尖叫声,又稳稳地落到爷爷的怀里……
这女人生的并不是肤肌如雪,绝世容貌,据说,她只是一个手巧的裁缝,早些年出了交通事故,腿部神经受了损伤,日常里一面给人缝衣锁边,一面照顾孙女,独独到了晚上,必定要出来舞一阵,春夏秋冬,风雨无阻,迈着这受过伤的腿竟把舞练得如此娴熟,舞伴也是一如既往的态度,纵然没有一个观众,也必定是:你来,我追随你;你跳,我陪着你;我想,她们陶醉在自己的世界里,是跳给自己看的,无需观众,是个人的生命独舞。
是的,一个人,应如商贩似舞者,生如浓夏,热烈到极致,尽管有一堆堆的或平凡或磨难的日子叠加在一个人的身上,带着岁月的烙印,但是一旦滤去杂质,沉淀下来的是豪放豁达,不拘常套小节,患得患失可以洒脱散去,犹如雨落鸭背,滑落无痕,之后,可以无悔地迎来下一个季节,可以对着朗月清风道:“啊,天凉好个秋”……
痴迷于书琴老师的文字:细致的观察,准确的描写勾勒出一位”热爱生活,身残志坚“的舞者形象。
这位在平凡生活中追求诗意、美好的小人物就在你、我中间。是你、也是我。
愿我们向舞者学习,忘却生活的苟且寻找心灵深处的诗意与远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