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心得体会--谈阅读在教学中的作用
郭敏一发起了2019-07-27
0
回复
10
浏览

在语文教学中,我是一个新手,刚从教2年,刚登上讲台当语文老师时,我授课是跟着教案按部就班走的,努力把知识点完整的传授给学生,一个月下来,月考时发现和老教师教的班级相比,学生考试成绩平均分远远低于人家,于是开始反思自己了,知识功底不差,也很努力,差在哪儿了呢?反思后发现语文学科其实是思维能力的体现,能力的高低体现在阅读上,于是改变策略,开始狠抓学生阅读,让学生每天读一篇文章,读过后写一篇读书笔记。逐步提高学生语文成绩,果然,学生们经过一个阶段的坚持和努力,取得了明显成效,在接下的考试中一跃超过了其他班级。既然阅读这么重要,在日常教学中,我们该如何做呢?在教学实践中,我认为:可从以下几方面下手。

一、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们带着兴趣去阅读。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行动的内驱力,是创造发明的引发点。学生有效阅读,首先得他们喜欢、渴望阅读,这是学生有效阅读的前提。学生对阅读的理解很肤浅,也感触不深,他们想不到阅读会在以后学习生活中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所谓“书到用时方恨少”,我们教师要做的是通过讲道理,硬性要求等各种方式,尽力把阅读的益处理念植入学生脑海,让他们认识到阅读的重要性,慢慢习惯阅读,养成 阅读的好习惯。

二、坚持不懈,苦读变乐读。

教师要长期坚持要求、引导学生坚持阅读,比如:要求七年级的学生每天读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读后写一篇读书笔记。随机抽查读书笔记,检查读的效果与收获;要求学生实效性地阅读。当学生在阅读中积累了素材,拓展了视野,培养了能力;当学生因阅读语文学习进步了有了成就感,自然会喜欢上阅读。兴趣的解决就水到渠成了。

三、读书笔记的内容要求

(1)好词、好句、好段落的的把握与记忆。
(2)内容、主题、情感的明确与思考,文章艺术特色的分析。
(3)结构、表达、技巧的分析与学习
(4)以“理解”为手段,认真做好阅读工作
(5)写读书笔记中的感悟时,要结合阅读的材料,在生活加以运用。学以致用,在阅读教学中,我们要鼓励学生摘记优美词句,在作文中运用。鼓励学生之间交流、师生之间对话,总之,学生有效阅读需要教师的有效指导,

作为教师我们要大处着意,小处着手,以提高学生有效阅读为理念,结合文本具体指导、示范,切忌泛泛而谈。持之以恒,必能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形成高水平、高质量的阅读能力。从而间接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和综合能力。

 

发表回复
你还没有登录,请先 登录或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