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眼,顾名思义,文章的眼睛,即通过它,可以准确把握文章的主旨或作者的写作意图,这是我们初读文本的第一要务,针对文眼,我们在教学设计中,可以设计哪些问题来快速切入文本理解?
这要看“文眼”的具体作用而定,如文眼是议论抒情句,那么,它一般是文章主旨的体现,就要根据主旨设定问题,可以领起文本的整体感知,让学生快速读懂文本。因此,根据文眼的特点,可以从文章的写法、主旨、表情达意等方面设计不同的问题,便于让学生从整体上迅速把握文本,理解文本。
这个也要根据关键句的具体位置而定。
一个好的切入点很关键,所以这个问题是个难点。
有的文章有文眼,但有的就没有。一般情况下散文的文眼跟作者要表达的主要情感有关联。
标题如是文章的文眼,可以让学生知晓文章的线索如《项链》,文眼也可以让学生一下子知晓文本叙述的事情,如《伟大的悲剧》。
也可以根据文眼设置赏析句子的妙处及理解句子的含义等题目,这对把握文章主旨是有极大用处的。
可以设计围绕“文眼”写了哪些事情,或者寻找关于抒情脉络的语句理解文意......
赵老师说的很好,比如朱自清的《背影》一课
是的,很多文章把标题理解透了,就等于把握住了文章的根。
找好文章的切入点,其实也是“一线串珠”的那个线,有时候我觉得理解题目是不错的切入点。当然文眼需要透彻的理解文章才能定。
我想到了《散步》一文。
在文章中找出与文眼有关的句子,用主线串珠法把他们联系起来,学生会觉得一目了然知道文眼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