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运用余映潮老师的“板块式”教学已有一段时间,大家把在实际运用中遇到的问题或者总结出的经验拿出来交流下吧。
有时可以抓住标题设计主问题,如:《伟大的悲剧》一课中,斯科特一行的伟大壮举是一个伟大的悲剧,“悲”在哪?“伟大”表现在何处?
板块式教学我最大的感受是学生的训练目的性、针对性、模块性非常强,模式化也非常便于老师学习模仿,但很多时候我们只是趋于形式模仿了皮毛,而没有灵魂的设计,因为这需要我们老师卯足了劲下足真功夫,对每一篇课文几乎都得达到疱丁解牛的熟练程度,文章的丝丝缕缕都必须摸得门清。仅仅起步阶段的“裸背”这一项我就很难做到,所以我现在也只是在模仿皮毛形式,真正的灵魂设计只能依靠自己多解几次“牛”,多下足真功夫。
一线串珠的主问题,是需要下功夫阅读教材才能找出来的。而这决定着板块教学的成败。
通过几节课的学习,我也觉得主问题设计是板块式教学的决定性的关键步骤,可以说“得主问题者,得板块式教学”。这一点得好好向老师们多多学习!
板块式教学更注重教师解读文本的能力。
仍然在学习,教学设计看似简单,但是设计却大有玄机,至今没有摸透
板块教学看似简单易学,实际上在主问题设置和板块过度上都需要下功夫。
个人认为板块式教学课件设计好后老师更容易掌控课堂。
我个人觉得板块式教学挺好,对一个问题弄得透彻,学生可以从不同角度来思考,启发他们发散思维。但是由于一个问题要弄透,其他的东西就是割舍,这就要求老师对整个学期要设计的问题有哪些,做到心中有数,均匀地把考点分散到每课当中,做到有的放矢。
我还得研究专业书,还得多揣摩大家上课的技巧,争取早点能灵活运用板块式教学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