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自己不会提问题,学习主动性就会降低,就不能成为学习的主人。面对这种情况,老师该如何做呢?
现在的学生大部分是填鸭式教学的产物,他们缺乏读书,也缺乏实践,更缺乏实际的思考感悟,所以大部分时间是我们把我们所感受到的思想内容传达给他们,他们缺乏对于文本的深度思考,回答问题就很难,更别提让他们提出有意义的问题了,一直以来这也是我很头疼的悬而未决的一大块。求解中
问题很实际,点赞
可能学生出于从众心理,看到别人不回答问题,自己也不好意思举手。
同意景美的看法,我们还得深入研读文本,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耐心疏导,积极启发,发散思维!
一个学生爱提问和不爱提问,我认为跟性格关系不大,还是与学习态度有关。往往爱提问的同学求知欲都比较强,学习态度端正,自然而然成绩也比较突出;反之,不爱提问的同学,问题越积越多,学习态度不端正,感觉自己什么都会实际上又什么都不会,学习都不知道从哪儿下手,成绩出来也是一塌糊涂。最后给老师一种感觉:学习成绩优异的同学爱提问,学习成绩差的同学不爱提问。
老师多鼓励学生回答问题,答错时不打击,刺激学生的答题的积极性。
有必要参考幼儿园的做法,采用积分制,提问有价值的问题或上课积极参与可积分,够一定分数时评优评先优先考虑。
我会通过调查,弄清学生不提问的真正原因。是否是问题设计的难,还是学生不喜欢老师本人的课。
初中学生随着年龄的增大,害羞,不好意思,就成了主动提问的障碍。要引导他们正视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