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些课堂中,所谓的“小组讨论”好像成了课堂教学的插花去点缀,以显课堂形式的多样和表面气氛的热烈,流于形式而无实质,那么,如何进行有效的“小组合作”呢?
小组合作学习,个人觉得分组很关键,小组里一定是各种人才都有:组织能力强的,学习力强的,善于表达的等,尽量分开,每个小组都有,力量大致均衡,这样便于开展工作。
赞同赵老师的观点!分组是第一步,分组之后,合作交流之前,老师还要让学生明白合作的要求,即干什么和怎么干。还要留给学生一定的时间独立思考、自主探究、自主发现,这样小组合作才能充分展示新的理解和认识,从而提高合作的实效。
是,分组只是第一步,接下来还有更重要的事,有效的磨合与合作才能让学生都有所提高。
兼顾小组成员的的性格差异,成绩差异,性别差异等,小组各成员也要有分工,让每个人都不闲着。
小组成员间也需要时间的磨合。
针对每个小组设置不同的任务进行合作探究,在别的小组分享时,其它小组要学会聆听和有效的去做笔记。
小组合作的教学方法我在教学中用得机会很少,个人觉得不好驾驭。
小组学习不是简单的按片划分,而是要综合考虑成员的性格,能力,个体差异等因素。
小组合作需要老师很好的组织和架构能力,讨论的方式,过程都需要严格要求,不能放任自流。
重要的是要注意论题的把握,讨论的话题是学生们能够得出结论或者靠近结论的,而不能是大家共同的疑难,当然,更不能是一看就懂的。
讨论不在形式,而在实质:学生能够结合讨论后,有所收获,有所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