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猫》观摩课教学反思
宋书趁语文名师工作室 胡继娜
两个月前,语文工作室郑燕鸿老师说为了更好地开展“高效课堂”改革,提高我县语文老师对高效课堂更深的认识,使高效课堂更好地普及和运用到课堂实际中去,我们工作室计划进行一次观摩课大赛。
听了这个消息,大家都很兴奋。
我脑子一热,早早地报了名。
名字刚刚报上去,我就开始后悔了。因为我是一个课堂语言比较随意,授课程序比较多变的老师。说明白一点就是:我的课堂我做主,任尔余老或高效。自2004年毕业以来,说实话我没有接受过什么正规的或专业化的语文学习培训,就这样凭着自己对语文的热爱与自我感知,懵懵懂懂在语文教育这一行摸爬滚打了近七年。期间经历了多年大学生村官职业生涯,同时兼创办有自己的幼儿教育事业。总之,在教育的战壕里,我从未曾远离。但是我又始终只是野战军一个,缺乏标准化的军事训练。想到这些,我开始犹豫了。在我们学校进行汇报课巡回时,我都要寝食难安好几天,直到轮到我的课汇报完我才松一口气来。我深深感受到了自己能力的不足,远远超出了同事和领导们对我的期待。我怕同事和领导们的失望远远超出了怕公开课的失败,我给自己设置了一座巨大的心理障碍墙。
我在忐忑中犹豫着,在犹豫中修改着自己的课件,自己的课堂语言,还有自己的课堂设计………毫不夸张地说,我课件设计大大小小改动过近百次,教学设计改动了近五十次。第一次磨课在实验中学,我严重超时,应了平时我们所说的: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内容设计过多,碎问碎答繁琐,课堂思路不清,教师语言贫乏,心理极其紧张,教学机制不够灵活,学生评价语过于浅显缺乏明确的指导性。而最致命的一点是,我的教学设计没有新意,缺乏对文本解读的创新。如果你所讲的内容或者授课的方式是众所周知的老一套,说实话,我个人觉得很没有讲头,也很没有让大家听评的价值和意义。
第一次的磨课给我最大的收获是我为自己树立了一个新的目标:要在第二次磨课时把控好课堂时间,学会适时“闭嘴”。这样在第一次磨课结束后我又在自己的学校用七年级不同的班级磨了三次课。
接着就是在实验中学的第二次磨课,我很顺利地实现了自己把控好课堂时间的目标。尽管我的其他各个方面还有待提高,但是,基本的课堂组织结构我已经可以驾驭了。我心里稍微增加了那么一点点信心。这其间,工作室的郑校长和赵俊喜老师给予我了不少的指导和帮助。
第二次磨课结束,我有开始树立第三个目标:突破创新!我苦思冥想,在原有课件的基础上加入了写作手法和语言品析的设计创新——“三猫”写作法和“美句品析三步法”。但是很大的担忧也随之而来:内容过多,时间有限,完不成教学任务怎么办?要知道超时可是硬伤啊!不能够顾此失彼呀!我又陷入了矛盾纠葛之中……
直到大赛开始的前一周,也正值我校月考的那一周,我把困惑说给了赵老师,赵老师对我的课堂设计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听了他的讲解之后我豁然开朗。回去之后再次进行课件的修改,这次的课件修改我的思路十分清晰,心理也异常地沉着,也许是一种直觉告诉我:跟着感觉走,这个设计没错的!
在观摩课开始前的准备时期,因为白天要处理作业和学生的问题,还要积极准备月考复习,所以设计思路并不是不清晰,难以真正深入到文本的深处进行解读,所以我就选择晚上进行工作。那一段时间晚自习放学,我总是最后一个离开教学楼,被学生锁在楼道里面了三次,麻烦同事们重新起床帮我开教学楼大门,现在想想自己真是惭愧!
考虑到学生已经学过这篇课文,所以我决定大胆启用八年级学生进行试课。周四进行月考,周五进行试课,周六参加大赛!时间就是这么地紧张!
周五我先在普班上了一节课,孩子们配合的课堂效果很是不错,为我增加了许多的信心。下午最后一节课我又满怀信心地到我所任教的实验班进行授课,结果却很打脸。课堂勉强进行完,时间把控是没有问题了,但是学生发言很不积极。课程结束,我和同学们进行谈话,问其原因。孩子们说:也会,但是不能够确定对还是不对,所以不敢说!我猛然间觉得最近平时是不是要求太苛刻了?我应该允许学生试错,这样老师才能发现学生的问题和疑惑所在。我对孩子们进行了一次思想和心理的教育,同时也进行了一番自我批评,从两个不同层次的班级的情况我开始思考新的问题:如果我所面对的是一个普班的学生,那么他们在那么宏大的场合一定也会受到拘束而不敢“胡言乱语”,课堂将是一片死寂。如果是一班实验班学生,那么他们又会顾虑重重,瞻前顾后,启而不发愈加尴尬!
我必须要灵活掌握我的课堂,让孩子们能够在课堂上“活”起来!我必须要提前见见孩子们,打消他们的思想顾虑。第二个窘境是:学生不按照自己设计的答案或思路去进行,怎么办?硬拉会暴露一个老师的“霸权课堂”,不理会将显得老师缺乏对学生的最基本尊重,这也是一个令人纠结的问题。
晚上我一个人静静地思考,太累,又睡着了……
第二天一大早,我突然想到了一个解决方案:我这节课本来就是一个主题探究课,学生有主见的见解,有主见的看法才是正常的课堂,才是一节课的成功。如果学生很顺利地都按照了你的设计去思考才是不真实的课堂。所以,我有必要去牵制学生的思维吗?我要做的就是尊重他们的见解,因为那些都是孩子们智慧的结晶,我不能够也没有权利去否定他们。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保持对学生的尊重,让孩子们畅所欲言!
在我的大赛课堂上孩子们都很活跃,果不其然地开始了畅所欲言,不出所料地不按照我的设计走,这时我看时机已到,立即收线:“孩子们,你们智慧的小火花很是令老师感到惊喜,大家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老师也有自己的看法要和大家进行分享……”就这样,孩子们又被我拉回了新的轨道。我的不急不躁让孩子们能够呈现自己的精彩发言,孩子们的畅所欲言使我的教学机制得以施展。大赛结束,我深深感受到这就是师生之间的共同成长,彼此的相互成全。
最后我想对自己说:把课堂还给我们的孩子,激发孩子们大胆质疑的勇气,不要用我们的思想去绑架思维活跃的孩子们,让可爱的孩子们真正地成为一个有思想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