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只眼看《爱敲鼓的男孩》
chenjingcheng发起了2019-09-06
0
回复
17
浏览

第三只眼看《爱敲鼓的男孩

黄田农村学校援疆教师   陈景成

爱敲鼓的男孩》这个不知道那个聪明人编写的这个小故事,被心理人士、教师、培训结构、多家杂志、拼凑专家引用,结论都是“解决别人的问题,绝不能以自己为核心,否则往往会事倍功半。 故事是这样的:

曾经有一个小男孩非常喜欢敲鼓,他一整天不知疲倦地敲个不停。无论身旁的人怎么哄劝,他都不会停下来。

很多人想方设法让这个奇怪的小男孩安静下来。

第一个人告诉男孩,如果他继续这样不停地敲鼓,他的耳膜会被震破。这个人是一个医生,但是这理由对于小男孩来似乎有些高深,他还不是一个学生,他不懂这些。

第二个人告诉男孩,敲鼓是一件很神圣的事情,只有在某些特殊的场合才可以。这个人是一个社会家。

第三个人给了小男孩一对耳罩,他想如果小男孩听不见了,应该就不会敲了吧。

第四个人给了小男孩一本书,他小时候可是个十足的书迷。

第五个人给了小男孩一架玩具飞机,这是他小时候最喜欢的玩具。

第六个人给了小男孩一双旱冰鞋,这可是他小时候最盼望的生日礼物。

很遗憾,这些方法都没有奏效。

最后,一个智者给小男孩一个锤子和一个凿子,然后说道:“我想看看鼓里面有什么东西。”

小男孩颇有些疑惑地接过锤子和凿子,在智者的指导下,“砰”的一声,鼓破了。小男孩显得有些意外,豁然念叨:“难怪,原来应该使用锤子。”

小男孩看着破开的鼓,嘟着小嘴说道:“我还以为这里面有什么好玩的东西呢。”然后将鼓扔在一旁跑开了。众人一片愕然。

从故事开始“一整天不知疲倦地敲个不停。无论身旁的人怎么哄劝,他都不会停下来。”说明孩子很喜欢敲鼓,乐此不疲,这需要多么大的兴趣、爱好、毅力,但孩子的先天就有敲鼓的天赋,忘记了吃饭,休息,牺牲了其他小伙伴玩的时间,俗话说“一岁知大,三岁看老”,孩子正是这样对某事的执着去做,从中悟出其中的乐趣、规律、寻求突破,但这样的孩子往往思想单纯,心无旁骛,专心致志,没有常人的情商高,很容易做一些怪诞不经,常人不容易理解的事情,但专注自己喜欢的事情,忘记了一切,不是有很多智商高的人,有某种特长的人,如爱迪生、陈景润都是对自己喜欢事情的狂热,正是这样的狂热,容易被常人误解、质疑,甚至到死后多年才被后人推崇、宣传,这样的人往往成为多年难遇的天才,容易在某方面实现历史性的突破。这样的人在现实生活穷困潦倒,但他们探寻的规律、寻求的突破,而是常人不能及的某领域的殿堂,但因不通日常生活的规则,易被常人聪明的方法来解决问题,结果会极大刺激孩子的天性,受到刺激后,从喜欢到厌恶,挑选泯灭,造成了历史长河中名人的丢失。

从行为习惯分析孩子心理,孩子长时间坚持说明孩子喜欢,若每时每刻敲的不一样,那孩子在探索鼓的乐律,若孩子若是一直敲同一音调,目光呆滞的敲,那孩子的智商低到最低了:弱智,很明显,接着的六类人,采取的措施,孩子都由自己的判断,第七人---聪明的智者给他锤子时表现“疑惑”及嘟着小嘴说道:“我还以为这里面有什么好玩的东西呢。”表明孩子很正常。

智者给小男孩一个锤子和一个凿子,然后说道:我想看看鼓里面有什么东西。”孩子的大爱之心表现出来了,满足别人寻求,孩子动心了,实施了,性格的缺陷、生活的常识短缺,也暴露无遗:鼓破了,心碎了,从此可能产生对每个人的怀疑,灵感彻底泯灭,性格进一步孤僻,甚至无所事事。最后“众人一片愕然”也说明了“编故事的人”有一定生活常识,但思路不全面,不完善、不成熟也一目了然了。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讲话强调:我们围绕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全面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领导,坚持立德树人,要健全立德树人落实机制,扭转不科学的教育评价导向“经师易得,人师难求”。踏踏实实修好品德,成为有大爱大德大情怀的人。要在增长知识见识上下功夫,教育引导学生珍惜学习时光,心无旁骛求知问学,增长见识,丰富学识,沿着求真理、悟道理、明事理的方向前进。要在培养奋斗精神上下功夫,教育引导学生树立高远志向,历练敢于担当、不懈奋斗的精神,具有勇于奋斗的精神状态、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做到刚健有为、自强不息。要在增强综合素质上下功夫,教育引导学生培养综合能力,培养创新思维。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要给孩子讲好“人生第一课”,帮助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我们培养的人,必须坚持立德为先、修身为本,具有大爱大德大情怀;非学无以广才,我们培养的人,不仅要有中国情怀,而且要有世界眼光和国际视野

在当今教育理念的三维目标中强调“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情感不仅指学习兴趣、学习责任,更重要的是乐观的生活态度、求实的科学态度、宽容的人生态度。价值观不仅强调个人的价值,更强调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的统一;不仅强调科学的价值,更强调科学的价值和人文价值的统一;不仅强调人类价值,更强调人类价值和自然价值的统一,从而使学生内心确立起对真善美的价值追求以及人与自然和谐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因此我们在选择小故事是多选一些传统的故事,多选一些周边生活中的真人真事,多引领孩子看一些有积极意义的书籍、故事、电影,有选择的为孩子营造良好的环境,上好孩子人生第一课,培养孩子正确的情感态度。远离破坏性的教育,树立天人合一,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态度,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讲话字里行间透出的真知灼见、教育的紧迫性、前瞻性、国际性。真正让孩子成为中华民族复兴的主力军。

2018年12月28日星期五

发表回复
你还没有登录,请先 登录或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