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月6日、7日两天,我有幸参加了建安区教体系统教育综合改革专题培训班。通过专家讲解,使我对校长职级改革有了较为深入的了解,现把个人认识和下步打算总结如下:
一、校长职级制改革是教育去行政化的关键步骤
教育行业具有很强的专业性,作业一名校长,应该倾力做好内部教育、教学和管理工作,而现实的情况是各级各类校长大多由上级任命的行政官员来担任,这些行政官员对学校的教育、教学和管理工作并不精通,只能做些学校对外的关系疏通等工作,内部管理大多依赖于学校原有的副职,导致学校的各项工作只能在原有基础上缓慢推进,很难有大的作为。
校长职级改革,按照专家的说法就是摘“官帽”,校长没有了“官帽”,对那些有意到学校担任校长的行政官员就失去了原有的吸引力,也就堵住了行政官员通往校长的路径,这样才能使那些学校内部业务精、管理能力强的人才逐步突显出来,再通过一定的选拔路径使他们走上校长岗位,才能把学校的教育、教学和管理盘活了。
当然,作为学校的上级主管部门,教体局要真正为学校服好务,调适好学校的外部关系,使校长们真正能聚力苦练内功,而不是整日苦于应付各种对外关系,况且,真正业务型的校长们在这方面恰恰是短板,如果这一点跟不上,校长职级改革后学校面临的问题仍会很多。
二、校长职级制改革有利于校长更好的开展工作
以前不论是校长还是副校长,都有相应的行政级别,其任命和罢免必须通过组织部门来进行,作为校长,即使对副校长的工作不满意,有时也只能是干着急而没有更有效的办法。而实行校长职级改革以后,副校长由校长提名,上报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备案即可,这样校长的人事权力实至名归,副校长才能与校长通力合作,从制度上根本性的解决这一问题,但校长也戒任人唯亲,这样才能树立正气,把一个学校治理好。
三、面对校长职级改革的做法
校长职级改革是大势所趋,是人心所向,是提升我区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必然途径,本人积极拥护教育主管部门的这一重大决策,在接下来的校长职级改革当中,我将积极发挥自身作用,为建安区教育的发展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具体做法如下:
一是扑身教学一线,紧扣课堂,向每节课40分钟要质量、要效果。目前我校正在大力实施“五要素”学本课堂模式,这一模式也正在逐步深入人心,成为老师们上课的共同做法,但仍有部分教师掌握的不精准,使用的不熟练,我要带领业务部门人员一起,多深入课堂听课,查找问题,为老师们点评、纠正不正确的方法,使他们尽快成长起来;另外,要多开展示范课观摩活动和优质课评选活动,使年轻教师尽快成长起来,也为老师们相互学习、相互借鉴搭台子、铺路子。
二是抓好社团、研学旅行等活动,让学生在学习之余,多实践、多开阔眼界。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仅靠课堂是单薄的,是贫乏的,也是远远不够的,只有让他们在各种活动中与同伴的思维不断“碰撞”、“升华”,才能提升他们的研究意识、合作意识、责任意识、担当意识等,打开他们狭隘的精神世界和闭塞的思维空间,成为一个德智体美劳诸方面都健全的人,将来步入社会后才能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益的人。
三是抓好家校合作,发挥好家庭的育人功能。当前,很多家长把孩子交给学校就不管了,好像孩子是老师的孩子,教育孩子是老师的事,与家长无关。而现实是孩子的教育需要家庭、学校和社会三方携手,共同努力才会有成效,三者缺一不可,三者当中家庭的教育更是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家庭教育的缺失或失当,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将很难弥补。因此学校需要开办“家长学校”,帮助家长学会如何教育孩子,只有把家长培养好了,家庭教育的短板才能补上,孩子成长的根基才牢固,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才更能有成效。
四是努力把学校打造成师生都喜欢的地方。要想让教师喜欢学校,就要给他们在学校的职业成长插上腾飞的翅膀,让他们不断取得专业成长,另外关心教师的工作和生活,让他们工作安心、生活舒心,这样他们才能有对学校有归属感;要想让学生喜欢学校,就要让他们每个人的个性得到张扬,而不是像工厂的流水线生产出的工业品一样千篇一律,这就需要学校为他们提供丰富多样的教育服务,让他们每个人在学校都能得到相应的发展,这样他们才能喜欢这个学校。
总之,校长职级改革后,需要做的事情还有很多,随着学校办学自主权的增加,这一切都将变成可能。相信校长职级改革后,建安区教育的明天一定会丰富多彩,建安区的教育一定会成为老百姓满意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