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之路 我们共同成长
yanghuiyong发起了2020-11-18
0
回复
10
浏览

                                      教育之路 我们共同成长

------------崔俊平校长讲座心得体会

鄢陵县初级中学  杨会咏

       许昌学院附属中学书记、校长崔俊平道出了教师职业的特点:单调、封闭、琐碎、繁重、劳心、压力。崔校长的讲座既阐明了教师在工作中遇到的困惑,又给我们指明了解决问题的方向,使我受益匪浅:教师要解决困惑,不仅需要自身的努力探索,还需要“好读书、勤反思”的良好品质。

       读书,是时代之需,是教师职业的需要。在知识经济时代,科技文化发展日新月异,社会思潮风起云涌,教育观念不断更新,终身学习已成为教师职业的基本要求。读书对教师的专业成长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许多教育专家、教学名师的成长都说明了读书的重要。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副主任、北京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顾明远的教育名言:意愿、锤炼、学习、创新、收获;魏书生高举民主教育的大旗,成为教育界的权威人物,但他仅是初中毕业,他的起点在农村,培养他的是书籍,是读书让他领悟了教育的真谛,达到了融会贯通的教学境界。读书对于教师的专业成长具有重要意义,青年教师只有坚持多读书,读好书,才能拓宽知识领域,更新教育教学观念,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和职业素养,解决专业成长的中的困惑。

       教师的第一至爱应该是书籍,只读教材和教参两本书的教师无论如何不能称之为优秀教师。那么,教师该读什么书?第一,读教育理论专著。教育理论专著影响了一代甚至几代人的教育,他们的教育思想对我们当今的教育教学仍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阅读经典教育名著,有助于教师拓宽理论视野,理解教育本质,提升教学理念。第二,读学科专业期刊。社会在不断进步,任何一门学科都在不断的向前发展,作为一名教师,应该坚持阅读学科专业期刊,掌握学科前沿,才能使自己的专业知识不断更新,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正如顾明远先生在《国际教育新理念》序言中说:“一个成功的教师,首先是一个善于不断自我更新观念的学习者,只有在及时地汲取当代最新教育科研成果的基础上,才能立于不败之地。”第三,读新闻类期刊。新闻类期刊提供国内外重大事件的背景及发展信息,阅读这类刊物,有助于我们了解时事动态,跟踪社会发展。教育教学中才能与学生产生共鸣,提高教学效果。第四、社会、科学、人文、艺术、健康等应用类书籍。这类书刊有助于拓展教师的知识面,提高青年教师的文化素养。读书,既要专,也要杂。“专”目的在于深化专业知识,服务于教育教学;“杂”目的在于和生活接轨,拓宽知识面。

       读书是学习,而实践和反思是检验学习的唯一途径。

      成长=经验+反思,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提出了教师成长的公式。名师之所以能成为名师,正是基于他们在实践中历练,在历练中学习,在学习中反思,在反思中提升。

       按教学的进程,教学反思分为教学前、教学中、教学后三个阶段。课前的反思相当关键,能使教学成为一种自觉的行为,并有效地提高教师的教学预测能力和分析能力。如教学前想一想,这节课的教学目标是什么?教学重难点在哪?自己的教学设计要体现什么教育理念,应采取什么教学方法,课堂上可能会遇到哪些问题?只有课前成竹在胸,课堂上才能驾轻就熟,遇到突发性的问题也能做到临变不惊,这样,教学中才能充分发挥教育智慧,灵活的驾驭课堂。

       然而,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出现疏漏在所难免,有时还会出现“败笔”,对这些教学的遗憾进行深刻的反思和探究,认真分析导致砸锅的原因:是因为教学目标定位得不准?还是教学难点分析把握不准?是课堂组织能力欠佳,还是教学方法选择不当?是学生的学习能力差,还是任务设计不合理?产生这一问题的原因是什么?如何来解决所出现的问题?如果老师带着思考,重新审视自己的教学环节,并形成完整的教学随笔,课堂上的败笔也能成为自己以后教学的借鉴,成为青年教师成长中的基石。

       当然,失败需要反思,成功也需反思。有时候,一节课下来我们倍感轻松,心情愉悦,效果颇佳,这时候,我们也需认真反思:教学中的“亮点”、“精彩之处”在哪?成功的主要因素有哪些?是新颖、有效的教学手段,还是引人入胜的教学方法?是巧妙的导语和结语,还是成功的临场发挥?是学生创新精神的有效激发,还是处理课堂突发事件时的教育机智?所有这些,都需要我们认真反思,加以总结,在此基础上不断地改进、完善,就能为以后教学提供参考和帮助。

       同一个教学内容,教师有可能在多个不同的班级授课,针对不同的教育对象,我们有必要进行“再教设计”。进行再教设计时,我们要认真反思:上一次课的教学目标是否达成?课堂上是否渗透了新课程理念?课堂教学思路是否清晰?教学方法是否科学合理?教学有哪些突破和创新?教学中有哪些得与失?面对不同的教学对象该如何改进?通过再教设计时反思,就可以扬长避短,让教学焕发出新的生命与活力。

        作为教师,个人的进步离不开团队的协作,愿我们相互学习、相互指导,共同成长。

        成长,我们都在路上……

发表回复
你还没有登录,请先 登录或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