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会想
本节课是在上节课学习了圆的概念及弧、弦等概念的基础上的一节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一是圆的对称性,二是垂径定理及其推论。
开始以实例赵州石拱桥的问题引入课题,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学习。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在实际生活中,数、形结合随处可见,无处不在。好的实际问题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探索和发现问题的愿望,使学生感到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离不开数学。
我觉得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主要有两点困难:一是学生一见到实际问题就无从下手,根本不想着去建立数学模型;二是学生对实际问题的情景不熟悉。为此,本节课设计了一个实际问题,让学生觉得有非常实际的用途,而且与本节课的内容有直接的关系。这个问题解决了,以后学生再见到类似问题时,就不会感到无从下手。
在数学教学中,一些结论的表述是很重要的,而我在这节课上有些表述确实不是很精炼;而且我在课堂上,尤其是知识点的联系方面的过渡,更加需要再努力钻研。今后我将在这方面下工夫,在去听其他数学老师的课时,要注意其他老师在知识点同知识点之间的过渡语句.
一些该让学生掌握的知识点,讲得不够透彻.例如:不能够用数量关系求的,应该要适当地引导学生设未知数.而不是直接告诉学生这种题目就是要设未知数. 同样在已知一条边,不够条件求解时,也要引导学生利用未知数来解题的这种题目,引导得不够,或者说引导得不够深刻,学生就会觉得是老师直接将知识灌输给他,而他不一定能接受.
在学案设计方面,设计的学习内容有点多,在时间上把握得不够准确。在学案的内容上,设问导读的问题有点多,学生完成、核对完答案的时间有点长;我在时间把握上不够到位,还是我讲的有点多,浪费了时间,导致学生的练习时间少,以致课堂检测是在延长课堂时间才完成的。
还有其他很多问题: 例题的讲解不够详细,深刻. 给学生思考的时间不够; 作业的梯度设计得不是很好……
通过反思这一课的课堂教学,我发现大部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不够,不能灵活应用知识于实际生活(求赵州桥主桥拱的半径)(在课堂检测中可以发现)。对这一课进行全面反思后,我认识到要善于处理好教学中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的关系,巧妙地引导学生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不断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想象力和创新精神,使每个学生的身心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这些失误给了我一个今后的努力的方向.在今后的学习中,我会更加努力,改正自己的缺点,努力钻研教材。